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时间:2024-03-29 03:12:11 浏览量:43091

    唐代与薛涛齐名的才女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问题: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前言

    明朝才子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一中,提到了几个女子:

    女侍中,魏元叉妻也;女学士,孔贵嫔也;女校书,唐薛涛也;女进士,宋女娘林妙玉也;女状元,王蜀黄崇嘏也。《升庵诗话》

    女校书,唐薛涛也,她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人王建还有一首诗专门写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

    一、知女莫若父

    据说薛涛八九岁就懂得作格律诗了,要知道格律诗是读书人考进士的必考科目。薛涛父亲薛郧对于这个女儿还是很喜爱的。

    但是,薛涛有一首诗确认父亲非常难过。

    有一天薛郧在院子里作诗吟梧桐说: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一旁的薛涛应声说: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没想到她的父亲“父愀然久之。“为什么薛郧会这样反应呢?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中说了一个故事,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元末,建安暨氏女,十岁能诗,人令赋《野花》云:“多情樵牧频簪髻,无主蜂莺任宿房。”

    识者知后不洁,此即涛父愀然之事,后皆果然。

    郎瑛说,建安暨氏女笔下的野花招蜂引蝶、人人可采撷。薛涛诗里的梧桐任由风、鸟随意往来栖息,所以迷信的薛涛父亲非常不高兴 。

    古人有诗谶一说,薛涛后来的经历,似乎真得像他父亲所担忧的那样。

    二、万里桥边女校书

    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薛涛之所以得名为女校书,并不是因为担任过校书郎,而是因为她曾经被举荐过任校书郎。

    虽然薛涛的职位没有获准,但是留下了“女校书”这一美名。不过,校书这个词,也因此成了一个代称:

    “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

    明朝王世贞编撰《艳异编》时,把薛涛归入了《妓女部》,女校书成了女子文艺工作者的代名词。

    薛涛父亲薛郧入蜀为官,后因病而逝,留下了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薛涛入了乐籍。

    唐德宗贞元年间,韦皋镇蜀时,曾经招薛涛侍酒赋诗,欣赏薛涛的韦皋奏请朝廷授予薛涛为校书郎之职位。

    从韦皋至李德裕,薛涛经历了11任蜀地地方长官, 她也结交了大量的官员。大家知道,唐朝这些官员,几乎个个都是诗人,如王播、李德裕、张籍、刘禹锡、武元衡、段文昌、杜牧、张祜、王建、白居易等人。

    其中,和薛涛传出绯闻的是风流才子元稹 。

    三、薛涛与元稹

    元稹《离思五首之一》诗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据说是元稹悼念亡妻的一首诗,只不过没有像《遣悲怀》表达的那么清楚: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

    元稹的这些悼亡诗听起来感天动地,但是元稹似乎并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唐朝范摅在《云溪友议》写道,元稹去成都时,特别想见一下久闻的才女薛涛,司空严绶揣摩其意,经常安排薛涛去元稹那里办事。

    虽然元稹与薛涛二人日久生情,但是元稹回京时却没有带走薛涛。元稹走后,薛涛了寄百余幅松花纸彩笺( 被后人称为薛涛笺)给元稹,于是写了首 《寄赠薛涛》, 题注中写到:

    稹闻西蜀薛涛有辞辩,及为监察使蜀,以御史推鞫,难得见焉。严司空潜知其意,每遣薛往,洎登翰林,以诗寄之。

    诗云: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也有诗写给元稹,《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诗人之间的往来比较正常,不过和女诗人之间的诗歌往来,似乎有点暧昧了。

    四、元稹的风流

    元稹后来又去了浙东做官,结识了一个有夫之妇刘采春,又开始给新的女友写诗了:

    在浙河七年,因醉题东亭。其诗曰:“役役行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因循未归得,不是忆鲈鱼。”

    卢侍郎简求戏曰:“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谓采春也。《唐诗纪事》

    元稹还有一首写给刘采春的七律 诗云: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皱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就是是《罗唝曲》,后来被收录入了《钦定词谱》 ,其词云: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还记录了这个故事,同时还嘲讽道:

    公先娶京兆韦氏,字蕙丛。韦逝,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诗纪事》

    计有功讽刺了一番元稹, 为了薛涛?还会为了韦氏呢?

    五、薛涛的诗作

    薛涛传世至今的只有90多首诗,以绝句居多,其中五律2首,七律2首。

    其名作如《送友人》,被后人称:工绝句,无雌声。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薛涛的五律中,有一首与王播等人雅集时的作品: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王播就是那个“惭愧阇黎饭后钟”的诗人。元和十三年(818年),王播任剑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是蜀地之主,薛涛自然要陪酒赋诗。

    结束语

    薛涛这种落入乐籍的女子,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朝廷官员不敢把她们娶为正妻, 鱼玄机给人作妾时,为正妻不容,只好出家作了女道士。

    南宋时有一个女词人聂胜琼很幸运, 李之问正妻爱才,同意丈夫把聂胜琼赎了回来。聂胜琼与 李之问夫妻相处甚好,终身和悦。

    据说薛涛孤独终身,在平静的生活中度过晚年。老街一直很遗憾没有去成都好好游览过,以后有时间去成都的话,一定去成都望江楼公园看看,据说那里有薛涛的长眠之地。

    @老街味道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唐朝女诗人薛涛这首诗为何引起其父不高兴?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涛,字洪度,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与鱼玄机、李治、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才女;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合称蜀中四大才女。差点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女校书”,自制“薛涛笺”,就是现在的彩色信纸的雏形。流传至今的诗作九十余首,收录于《锦江集》。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句诗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本是颇具才情的一句诗,却为何会因起她的父亲不高兴呢?

    薛涛出生于繁华的京城,学识渊博的父亲薛郧在朝中当官,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疼爱非常,有空就亲自教她读书写字。她八岁的一天,父亲在院中的梧桐树下乘凉,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看着聪明伶俐的女儿,薛父又喜又忧,忧大于喜。喜的是女儿如此有天分,忧的是女儿的未来。

    大家知道,梧桐,自古以来就寓意着吉祥,凤凰栖息其上,是祥瑞;另外相传梧桐雌雄同体,相互依偎,不离不弃,同生同老,同生同死,所以也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薛涛的父亲满以为女儿会接上什么“枝头飞凤凰”之类的高大上句子,再不济也是“得遇有情郎”意思的小女儿心态,却万万没想到薛涛弄了个“迎来送往”!

    “迎来送往”,意思是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出自《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行者勿止”。这要是男人倒也罢了,官场上就是迎来送往;可是这话出于女子之口,就大大不妙了!在古代,迎来送往的女子,只能是风月场上的风尘女子!这就难怪薛父会不高兴了!他怎么能高兴?但凡一个爱女儿的父亲,在涉及女儿将来的终身大事上,都会忧虑不堪,患得患失。于是,这句诗就成了薛涛父亲心里的一个浓重的阴影,一块心病。

    及至后来,一语成谶。为人正直,敢于说实话的薛郧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谪贬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远离热闹的京城,来到遥远又陌生的成都;没几年,他又因出使南诏而染上瘴疬丧了命。是年薛涛十四岁,孤儿寡母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姿容既丽,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十六岁时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开始了她风光却落寞,亮丽却凄凉的大后半生。

    薛涛真的就成了风尘女子,虽是著名的诗人,写了无数情诗 ,却终究心无所依;虽然和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文坛领袖有过交往,甚至和韦皋、元禾稹谈过恋爱,尤其是和元稹的姐弟恋,简直是飞蛾扑火,却终究落得脱去红裙,披上道袍,于幽怨和渴盼中猝然惊醒,从炽烈走向淡然,在浣花溪畔,了却残生。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其实,薛涛不是奇女子,她不过是一个渴望爱情的小女子,可惜不曾得遇良人。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生生把自己站成了梧桐树,那所爱的人,才不过是飞来又飞去的鸟,吹来又吹过的风!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唐代女诗人薛涛被文青包围,为何一生未婚?

    也许是异性相吸,我已经在“悟空问答”里回答了好几位唐代才女的提问,如上官婉儿、鱼玄机、李冶等。通过对这些才女们经历的不断探究,为这些女子们悲惨的归宿不禁扼腕长叹。认识薛涛,我们先从唐代诗人王建寄赠给薛涛的诗《寄蜀中薛涛校书》开始: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据说这首诗是赞美薛涛最好的一首。诗中有两个名词需要解释。一个是女校书,一个是扫眉才子。扫眉是妇女画眉毛,扫眉才子专指有才气的女子,这个好理解。

    说到女校书,这与薛涛的经历有关。薛涛字洪度。是长安人,随父官于蜀,父死不得归,遂居于成都,为有名的乐伎。薛涛的诗写得非常好,在当时非常有名。同时她的文采风流,曾受到当时许多文士的倾慕,与之唱和者很多,就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张籍、杜牧、张祜等著名诗人和达官显宦。可以说,薛涛的身边环绕着众多才子和成功人士。可她又怎么当上女校书了呢,这可是个九品官啊。这就牵涉到了和薛涛关系不一般的第一个男人韦皋。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乐伎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随着接触的增多,韦皋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这些事对于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十分满意,他打破常规,奏请朝廷任命薛涛为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很低,但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一职。薛涛得幸,不免有些恃宠而骄。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以示惩罚。不久,远在西南边陲的薛涛写下了著名的《十离诗》送到了韦皋手上。《十离诗》是一首组诗。它由十首以“离”为题、不甚工整的七言绝句一气呵成: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这些不好的事情引起主人的厌弃。试想一下,任何一个男人读罢这样的诗,就算他再铁石心肠,也会招架不住,于是韦皋又将薛涛召回了成都。

    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也许是天妒英才,四个女人的结局都十分凄惨。其中,刘采春是为一个男人自杀的,而这个男人就是元稹。正是这个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和传奇《莺莺传》的大才子,与薛涛有过一场轰轰烈烈,却没有结果的爱情。

    元稹出身官宦世家,官至宰相,再加上才气逼人,元稹非常有女人缘。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十岁的元稹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调查一桩公案,与薛涛相遇,俩人一见面,那真是“老鼠爱大米”一下子沉入爱河不能自拔。两人在一起恣肆缠绵了三个多月,直到元稹被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人们常说:痴心女子负心汉。薛涛是一个极其精致、细腻、有情调的女人,她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就把乐山特产的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玉津井的水,制成粉红色的纸张,上有松花纹路,专门用来给元稹誊写自己的诗作。后来,人们把这种纸笺称为“松花笺”或“薛涛笺”。 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里,对薛涛笺也有记载:东汉蔡伦造出第一批植物纤维纸;中唐薛涛造出了第一张彩笺。但是,让薛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元稹身边是不能缺少女人的,薛涛不过是他众多撩妹对象中的一个。元稹离开薛涛后不久,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就纳妾安仙嫔,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十六岁的元稹贬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续娶大家闺秀裴淑为妻。在薛涛刻骨铭心地思念元稹的时候,长庆三年(公元823年) 元稹再贬越州刺史(今浙江绍兴),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段浪漫情史——与江南著名女诗人、歌手刘采春相识相恋。并纳其为妾,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直到元稹升官回京,他才找理由抛下刘采春,独自离去,最终导致刘采春投河自尽。可怜扫眉才子薛涛仍沉浸在与元稹的姐弟恋里久久不能自拔,最终谢了酒朋诗侣,穿上道袍,隐居一隅,终身未婚。

    元稹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优美而多情,有何深意?

    该诗句,是出自唐朝诗人元稹(zhen)的悼念亡妻韦蕙丛的诗《离思五首. 四》中之诗句。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唐.元和初对策第一,官左拾遺。曾因得罪宦官仇士良被贬为江陵士曹參军。唐穆宗读其歌辞,称为才子,迁祠部郎中知制诰,进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职)。唐文宗时,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职。所著有《元氏长庆集》。其人文采风流,才华出众,诗文与白居易齐名。其微时被朝中重臣韦夏卿所赏识看重,将最小爱女韦蕙丛嫁于他。夫妻间情意笃厚,甚是恩爱绸缪。她安于穷困,在元稹未发迹之前从未有过怨言,竭尽妇道。只可惜在与元稹同甘共苦七年后因病亡故。直令元稹痛苦悲怆不已,前后写下多首对爱妻的悼念诗。特别是他所写之《遣悲怀.三首》中,写得凄美感人,令人读之澘然!诗中对于爱妻在他穷困时“顾我无衣搜荩箧(jinqie ,草制小箱),泥她(软求)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野菜甚至豆叶当饭),落叶添薪仰古槐(仰看树落槐叶拾起做饭用)。‘’思想起来柔肠寸断!仰天长叹“貧贱夫妻百事哀”!甚至字字悲泪:“唯将終夜长开眼(为深深思念和内疚而辗转反侧,长夜难眠),报答平生未展眉(未欢乐)!”……这是对亡妻多么令人感动的深厚情感啊!

    后来,元稹又为此写下《离思五首》,在第四首里,有一句流传百世、脍炙人口但又发人深思的一诗句:“曾经滄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前面一句的“水”字,应释为江、河、湖、海等的“总称”(如字典中:‘’某某江——水名;某某河——水名‘’)。意为经历过壮阔磅礴,汹涌澎湃的大海之后,无论一切江、河等皆不能与之相比,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了(以此隐喻发妻之贤惠、情爱无人可及)。后面一句的“云”,应先讲明一个典故“巫山云雨”,即可释然。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南,即巫峡。先秦时著名辞赋文学家宋玉在《高唐赋》写道:“昔先王尝(曾经)遊高唐,怠而昼寝(慵倦后白天睡觉),梦见一妇女(神女)……”,与秦王钟情相见,情甚绸缪。临别,她说:“妾(古时女子自称)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便以“巫山云雨”喻男女欢合。当然,元稹提到巫山之云,并无心指上述成语之意。既然神女“旦为(巫山)朝云”——那么巫山之‘’云‘’指为神女亦可(毛主席诗词:“神女应无恙”)。神女虽与秦(先)王情笃缠绵一时,“情缘”还是美丽难遇的嘛!——所以元稹诗中的“云”是指神女——神女与楚王一段暂短相悦的情缘在元稹诗中暗寓之意不言自明。——如果元稹将巫山之云意为“云雾云彩”,那么五岳的云海之壮丽还比不得小小的巫山之云吗?

    所以元稹是在隐喻自己与亡妻韦蕙丛的凄美爱情虽然暂短,但是与爱妻两情相悦,绸缪恩爱和钟情不渝的情缘是刻骨铭心的,感叹今后是不会再有了!也再无如发妻这样的女子可相比了……

    诚然,元稹在与结发之妻婚前姻后的花边传闻曾被人垢病,但是他与发妻韦氏的坚定凄美的爱情是被世人肯定和赞叹的!特别是读了他的悼念爱妻的诗,总会觉得悲悯和同情不已。

    唐朝女诗人李季兰6岁时赋诗一首技惊四座,其父为何说她将来必为失德妇?

    有唐一朝,风气开放、文化昌盛,曾涌现出不少文采斐然、佳作甚多的女诗人,而活跃在盛唐年间的李季兰,便是其中的代表。然而李季兰还是个幼童时,其父便断言她将来必成为一个失德妇人,恐怕难以善终,而最终的结果也的确如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冶字季兰,以字闻名于世,活跃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自幼聪慧过人,颇能吟诗作赋。且说李季兰6岁时曾参加过一次家族聚会,其父为了炫耀她的机敏和诗才,便让她即兴赋诗一首。面对着满屋长辈,童稚未脱的李季兰竟丝毫不怯场,指着屋外的蔷薇,张口便赋诗一首,一时间满座皆惊。

    按说女儿如此露脸,李父应当感到高兴才是,没想到他的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的笑意,反而指着诗中的两句说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便如此狡黠、不检点,长大以后肯定是个失德的妇人。既然如此,我就送你出家做道姑,在清静之地面壁思过,免得你留在家中成为祸害。”

    家人们听后大感惊愕,便问李父这是何故。李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解释道:“诗中的‘架却’乃是‘嫁却’的谐音,此女年未及笄,却懂得待嫁女子的心绪烦乱,若不加以管束,长大后还了得?”(“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见《唐才子传》)。

    果然在4年后,李季兰被送进剡中(今浙江省嵊州市)玉真观出家,当时她才只有10岁。然而让李父没想到的是,李季兰脱离了他的管束,反而变得更加自由散漫,每日里除了读经之外,便是作诗、习字、弹琴。转眼间,李季兰已经长到16岁年纪,因为厌倦道观中枯燥乏味的生活,便开始跟观外的士人们诗酒唱和,渐渐地在当地名声鹊起。

    有唐一朝,风气相当开放,女子们不仅可以穿着“袒胸装”,而且还可以参与传统上由男人专享的活动,比如骑马、打球、击剑及诗会等等。而且在这些场合中,男女间互相酬酢、唱和,早将“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抛到九霄云外。而这些现象非但没有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抨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们的推崇。

    所以,李季兰以女道士的身份与名士们交往,逐渐成了当地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而随着年纪渐长,李季兰的性格更加开放,交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经常与诗友们相会与乌程开元寺中,边饮酒边赋诗,气氛相当的活跃,而每次诗酒大会中,李季兰无疑都是“焦点人物”。

    当然,诗酒大会中并不总是谈论高雅话题,有时在酒酣耳热之际,李季兰也会同诗友们谈论一些“荤段子”,虽然方式很隐晦,但尺度却是相当的大。对此,唐诗选家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曾评论道“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对李季兰的性格过于开放,颇有指责的意思。

    李季兰交游广泛,如大诗人刘长卿、“茶圣”陆羽、名僧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而名士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跟她也是情投意合。其中,朱放、陆羽还跟她发展过多年真挚而热烈的恋情,可惜最终都无果而终。李季兰虽然情路坎坷,但名声却是越来越大,活动范围也已不限于剡中,而远及文人荟萃的扬州,并在那里出尽了风头。

    李季兰的诗名如此之大,以至于后人将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号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不仅如此,连酷爱文艺的唐玄宗都听闻李季兰的诗名,大感兴趣之余命她入京面圣,令其欣喜不已。然而就在李季兰带着兴奋之情赶往长安时,不巧遭逢“安史之乱”,结果她非但没能见到皇帝,反而因为战乱,一时间变得“无人问津”。

    多年后,当李季兰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身份却已变为“逆党”。原来,唐德宗在位期间,中书令、太尉朱泚在泾原镇叛军的拥护下,在长安发动兵变,不仅将皇帝赶出京城,而且还僭号称帝,为患关中一年有余。就在朱泚叛乱期间,李季兰与他交往甚密、书信频繁,甚至还曾为其写过几首颂诗。

    所以等到朱泚败亡、唐德宗回返长安后,出于对李季兰的愤恨,便将其逮捕。唐德宗起初对李季兰颇有好感,不止一次地称她为“俊妪”,如今见到她后却是怒火中烧,先是责怪为何不学严巨川作诗:“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然后命卫士将她乱棍打死,时在建中五年(784年)。一代盖世才女,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泚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见唐人赵元一所著《奉天录·卷一》。

    资料来源:《唐才子传》、《中兴间气集》、《奉天录》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