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有一种人明明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却到处指手画脚,怎么形容这样的

时间:2024-04-26 03:52:26 浏览量:86555

    一个人的内涵是文化的修养

    有一种人明明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却到处指手画脚,怎么形容这样的?

    没文化他也敢指手画脚,说明他还有担当!

    没能力他也敢指手画脚,说明他还有责任心!

    如果要形容?那就是你丑不起!他丑得起!

    如果说为什么?那就是你稳不住!他稳得住!

    你若懂不起!他可能是在指手画脚!

    你若懂得起!他可能是在指点江山!

    似懂非懂的你!还需要别人指点迷津吗?

    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人评论学者教授理论观点,有意义吗?

    一个不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教授知识分子,他比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更可悲,更可恨。因为他学到的知识对社会对人民尽害无利,他学的知识越高就越反动。

    怎样才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

    文化分强与弱,强势文化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文化。居有强势文化的人,并且有实事求是的思维的人才是有文化之人。

    评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你是以什么标准判定的?

    放眼四周,我们所谓的“有文化”,平时大抵有几种情形——

    • 有时候是指一个人的学历高,知识丰富;
    • 有时候是指一个人懂得多,经验丰富;
    • 有时候是指一个人品行好,素质高……

    事实上,文化是“文”和“化”的综合,并非单一所指,缺一不可。

    可见,文化是个“混血儿”,有基础,更要有保障。

    • 一、知识或经验丰富,是基础。

    百度一下,文化的定义是凝结于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可见,知识是基础,“有文化”首先要有知识储备。一个“有文化”的人,要勤学习,多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 二、品行好,素质高,是保障。

    “文化”之所以是“文化”,因为它包含了两个方面。如果一个人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而没有好的品行,那只能说明他只具备了“文”,却没有将“文”融入自身,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一个短缺了“化”的“文”,一个无德的人,根本就不配称“有文化”的人。

    所以,我评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首先看的是有没有内化于心的修养,其次才是有没有丰富的知识层面,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二者充分融合,才是真正的“有文化”的人。

    有人说现在的人文化水平高了,那么素质有没有提高呢?你怎么看?

    有文凭不见得有水平,有文化不见得有素质。

    众所周知的“霸座男”是研究生,农民工坐公交怕弄脏了座椅坐在车厢的地板上,可见,文化和素质,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没有必要的联系。

    但是,很多素质低下的事情又确实是没有文化者所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海鲜自助餐桌前抢海鲜;××到此一游;公交车不让座就骂人的老人;遛狗不栓绳,任其随地便溺;一言不合就吵闹撕打……

    为啥文化低就会素质低?文化低的人大都已自我为中心,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公共道德规范,个人素质修养,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没占着便宜就算吃亏,除了自我以外,别人关我屌事?

    富人常常怜悯,穷人常常狠毒。究其原因,文化低的人总觉得别人、社会亏欠了自己,就拿肆无忌惮甚至是为所欲为寻求心理、精神上的平衡。

    文化程度的提高与素质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道德素质永远没有毕业证,是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的芳华,在某种意义上说,素质要比财富的积累更为艰难,素质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精神上、境界上的操守。

    文化人不一定有素质,没文化的人不一定没素质,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这一哲学观点去看,确实如此。但有一个问题也要搞清楚,“素质"的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是单纯的单一事情还是综合的去判断?就如,不管怎样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哀乐,去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去喜怒哀乐。

    该怎么看待郭德纲口中的人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文化?怎么看待没文凭与有能力?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很可笑,一个老掉牙的文凭与能力的话题也要捎上郭德纲,借“火”想多吸几支烟稳定下情绪。

    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没兴趣考证郭是否说过,何时说的。试问,没一定文凭你能有什么文化?不否认郭与德云社的成功。会说相声,能搞商演就算有文化有能力了?如今的互联网发展,国防镇国利器是靠说出来的?说话,幽默娱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但科技才是文化的灵魂。当今科技人才有几个没文凭的?在此别拿前段热炒的假文凭说事。能力大于文凭的说法只不过说明,光有文凭不行,更要注重能力。

    德云社再成功也有其局限性。说俗些也只是符合了时势挣到钱了,有钱就是有道理。什么“名人名言”,“宝典”都出来了,受苦本是成功之道,不必煽的多么可歌可泣!现观德云社随便一个话题都会引起热议好似是能救民救国的大计。审美哪经得起如此铺天盖地?又有何真正意义?真佩服其中的魔力!

    没有文凭,更没有文化,只会说几句实话……

    人的素质真的和有没有文化有很大关系吗?

    我的观点:素质来自家族基因,家庭教育,地理位置,与文化无关。

    怎么评价田朴珺关于“中国人是否有文化”的观点?

    这个是王夫人的小学生体文章 ,就是一个人知识水平不高,突然见了一点世面,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想说点有文化的东西吧,知识储备又跟不上,一张嘴就开起了火车。建议以后王夫人发表文章 ,尽量让王总看一眼,把把关。

    比如讲英国人有贵族精神。英国人是有一些有贵族精神的,但王夫人举的例子又太肤浅了,贵族跟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没有什么关系,跟怎么递给你WIFI密码也没有什么关系,跟称lord还是sir也没有关系。她说的这些东西,不过是贵族的皮毛。

    人家英国人是怎么夸自己贵族精神的,看看人家拍的电影《敦刻尔克大撤退》,船主道森把自己的船开出去接士兵,这是贵族精神。

    人家撤退还排队,这就是贵族。

    而电影 中,还讲了有人插队,这就是人性。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贵族的解释: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荣誉跟责任感,这才是贵族。

    不是什么仪式感叫贵族。

    英国人也有流氓,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就以英国产的最典型。

    而至于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贵族精神的人。

    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就是贵族精神。

    孔子老师说的君子就是西方人说的贵族。君子的概念甚至比贵族内涵还要丰富。

    梁启超就说过英人所称劲德尔门(Gentleman)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

    我们中国是有贵族传统的一个国度,转过去几十年,你说我们中国没文化,还可能真有市场,现在这种言论就不要再说了,太幼稚了。

    比如春战,就是中国的一个贵族时代。我讲一个战争的事情。

    有一年,晋国攻打齐国。

    在进入卫国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晋军中有一个人违反了军纪,司马韩厥将这个人抓了起来。郤克听说后,马上跑了过去。郤克是了解韩厥的,此人治军极严,动不动就要杀人的。现在大军尚未接敌,就杀一士,对军心未必没有影响。于是郤克匆忙跑过去,想让韩厥刀下留人。结果,郤克去慢了一点,到了后,违反军纪的人已经被杀了。

    站在死者面前,郤克叹了一口气,转身却下了一个命令。

    “将这个人拉到全军面前示众!”

    郤克不赞同韩厥杀掉这个人,晋国国内也有不少人对韩厥的治军过严有意见,但人既然已经死了,与其再反对韩厥,不如站在韩厥一边支持他,维护韩厥的威严。郤克将这个称之为“分谤”。

    对于一些过激的行为,与其大义凛然的反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不如在原则范围内,从为他人着想的角度,替他人分担一些指责。这大概就是春秋士人所说的风度吧。

    面对来势汹汹的四国联军,齐顷公毫不畏惧,主动派人到晋军,向晋军主帅郃克请战。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这是一句十分谦卑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您老人家率领你们国君的军队,屈尊来到敝邑,我们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也准备同贵军明天早上见上一见。

    齐顷公身为国君,面对低一级的大夫郃克,没有丝毫的傲慢,反而用了“敝邑”“敝赋”这样的自谦语,而且还把血肉横飞的大战文雅的说成见面。实在难以想像,这样知礼的人怎么做出羞辱四国大夫的事情。

    细想一下,这位齐顷公大概也有激怒四国,主动邀战,从而一举重塑桓公霸业的考虑。

    对齐顷公怀有怨恨的郃克同样保持了克制,谨慎的表示,晋与鲁卫二国是兄弟国家,他们前来求援,说齐国天天对他们发泄愤怒。我们寡君不忍心见死不救,所以派我们前来。我们受君之命,也只有一往直前,再无后退了。

    齐侯,放心好了,明天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一场硝烟弥漫的大战就在这样文质彬彬的对话中拉开了序幕。而齐顷公的宣战是文武搭配的。

    前面的齐国使者刚跟郃克聊完天,后面齐国的大将就杀过来了。

    来的是齐国的上卿高固。这位高固曾经半路逃盟,此时大概有些知耻而后勇。

    高固径直冲进了晋阵,举起一块巨石砸向晋国士兵,又抓住了一名晋军士兵放到自己的车上。高固意犹未尽,又跳下车跑到一棵桑树前,一声大喝,双手一抱一提,就将这棵桑树连根拔起。高固将这棵桑树系在车后,扬起一阵尾气趾高气昂地回到齐营。又在齐军中转了一圈,表示军中要是有人没有勇气,可以到我这里买。我这里多的是。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致师”了,晋国有没有做出相应的回应就不知道了。从春秋的交战记录来看,晋国似乎不像宋国、齐国和楚国那样有单兵作战能力很突出的大将。晋军的大将主要还是以足智多谋而闻名。

    “致师”完毕。第二天,两方大军在鞍地摆开阵势。春秋著名大战鞍地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那一天的早上,天未大亮,齐顷公还没有吃早餐,他站在战车前,望着前面的晋军。此刻,他感觉并不孤单。齐僖公、齐襄公、齐桓公这些齐国先君此刻就同他在一起,等着见证齐国的重新崛起。

    仆从端来了早饭,齐顷公看了一眼,摇了摇头。

    “等我把敌军消灭了再来吃早饭。”

    齐顷公长剑一挥,中军脱阵而出,战马连甲衣都来不及披上。

    高固的“致师”跟齐顷公的勇猛大大鼓舞了齐军的士气,加之齐军又是主场作战。一时之间,面对实力强劲的四国联军竟然占了上风。

    而此时,晋军的主将郤克却有些苦不堪言。交战没多久,他这位晋军主帅就中箭了。鲜血从身上一直流到了鞋上。郤克却保持着不管轻伤还是重伤都不下火线的作风,一直擂打战鼓,指挥军队反击。

    最后,郤克实在有些顶不住了,歪着头,对自己的战车驾驶员解张说道,“我受伤了!”

    领导受伤了,怎么说也得把车停下来,仔细包扎一下。可解张连头都没回,“哎,郤子,何止您受伤啊,从一开战,我的手跟肘子就中了一箭。我把箭折断了继续驾车。您看,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红了。我都没敢说受伤了。您老夫子就再坚持一下吧。”

    右边的车右郑丘缓也开始吐起了苦水,“从开始交战,只要车子陷进去了,我就下车推车子,您老又那里知道?”说完,郑丘缓往郤克看了一眼,眼色有些微变,郤克的血流得有点多,郤克站在左边,解张说左轮被血染红了,这里面可能不光有他解张的血,更多的可能还是郤克的血。于是,郑丘缓点点头,“哦,您确实受伤了。”

    这两个人同属郤克警卫团成员, 一个司机,一个保镖,竟然到现在才知道领导受了伤。这兵当得,真够马虎。

    解张更是没有半点保护领导的意思,“我们别聊了,我们是全军的耳目,大军进退,全靠我们的旗鼓。这辆车只要有一个人坐镇,事情就还可以成功。怎么可以因为受了点伤就影响国君的大事呢?我们既然披上了铠甲,拿了兵器,就有一死的决心。现在只是受伤,又没有死。还是打起精神接着作战吧。”

    说完,考虑到领导确实没什么力气,解张就用左手抓住疆绳控制战车,用右手接过郤克手中的鼓槌,大力击鼓,战马狂奔不止,径直向齐国逆袭而上。

    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中,在帅旗的一往直前下,四国联军终于站隐了阵脚,并开始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反败为胜。

    齐国大败,晋军追着齐军围着华不注山转了三圈。齐军绕着山跑,晋军绕着山追,这个画面想想就有些忍俊不禁。

    这一场胜利,郤克的战车三人组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立下奇功的却是司马韩厥。

    韩厥在司马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没得到提升。这大概跟他家族已经在晋国没落有些关系。

    没有家族的支持,那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以前的大战,晋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韩厥虽然主持军纪颇为严谨。但大的结果不好,他个人的过程再好也显现不出来。

    这一次鞍地之战应该是他最好的表现机会。

    在战斗打响的前一天夜里,韩厥梦到他的父亲对他说:“早上交战时要避开战车的左右两侧。”

    这个梦是否靠谱不知道,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想而知,韩厥对这一战极为紧张,对这个梦中的示警也极为重视。

    第二天接战时,韩厥作为一车的主将,本来应该站在车的左边,他却跟中间的御者换了一个位置。

    这个安排的好处很快出来了。

    在郤克的率领下,晋军完成了逆袭。一看我军占了上风,齐国开始撤退。韩厥马上控制战车朝齐顷公的车子追了过去。

    齐顷公的战车组合也不是泛泛之辈,齐顷公本人就十分厉害。

    看到韩厥在后面紧追不放,齐顷公的车御邴夏感觉很吃力,往后看了一眼,“国君,快射那辆车的御者,这个人看上去是个君子。”

    是不是君子倒难说,但这个人驾车技术高明,让邴夏怎么都摆脱不了,当然应该一箭将他射死。

    “这怎么行!明明知道对方是君子而射他。这不是非礼吗?”齐顷公断然否决道。然后张弓瞄向了左边,一箭就将车左射了下来。

    史书批评齐顷公不懂得戎礼。所谓戎礼,就是交战时的礼仪,而据史书介绍,真正的戎礼可不是这样讲客气,而是要拼尽全力去杀敌,前面不要说是君子,就是圣人,该射还是要射的。

    但据我看来,只怕并不是齐顷公不懂戎礼。毕竟大家都知道车左才是一车的灵魂人物。齐顷公不射中间的人,不是因为他是君子,而是要射就射主将。

    齐顷公一看一箭奏效,当下再施一箭,箭一发出,韩厥右手边的车右仆通一声截倒在车里死去。

    施完这两箭,齐顷公不慌不忙,下令邴夏不用管了,我们走。

    对方武力值高、擅长近击的车右以及擅长远攻的主将都被我射死了,这辆战车不足畏也。

    果然,后面那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

    韩厥不得不将速度放下来,他一个人只能控制好车辆,而没办法发动攻击。正在这个时候,有个人大汗淋漓地追上来,表示韩司马等一下,请载我一程。

    这位要求搭顺风车的是晋国大夫綦毋张,綦毋是氏,张才是名。这位晋国大夫有些倒霉,开战后竟然把自己的战车搞丢了。这可是很丢面子的事,也是很危险的事。

    正叫苦不迭的时候,突然看到韩厥的战车。而且韩厥的车上,有空位!

    綦毋张连忙追上来,老司机等等我,带我去打仗。

    韩厥放慢车速,让对方跳上车来。

    上来后,綦毋张很自觉,往韩厥身边站。韩厥肘子一伸将他推到了身后。

    他的两边已经成了不吉利的位置。而且对方齐顷公的射术如此高明,韩厥可不想綦毋张成为他车上第三个倒下的人。

    韩厥又弯下身子,将车右的尸体放稳。这是他的战友,自然不能任由他卧倒在车上。

    在韩厥弯腰的时候,齐顷公的车子上也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动。

    没用多久,韩厥再次追上了齐顷公的车子。

    追上后,韩厥勒停马车,大摇大摆地走下车,朝齐顷公走去。

    齐顷公的车子被树木绊住,彼时的基础设施很落后,战车也不是全时四驱,很容易陷住。所以战车专门配了一个人来推战车。这个人就是车右。

    齐顷公的车子陷在这里不动,那就是说,他的车右没有尽到职责。车右叫逢丑父。他没有及时推出战车是有原因的。

    前天夜里,逢丑父晚上睡在栈车里,有一条蛇爬到他身边。逢丑父用手去打它,结果被蛇咬了一口。逢丑父也没有跟齐顷公汇报这件事,带伤就上岗了。这种精神当然可嘉,但结果却并不美妙。

    现在车出不来,韩厥自然追了上来。

    面对敌国的国君,韩厥做出一番极有礼仪的行为来。

    韩厥拿着马的缰绳走到齐顷公的车前,先是郑重行了一礼,又捧上了酒杯以及一块玉壁。

    “寡君派我们这些大夫前来救援鲁卫两国,临行时吩咐我们‘不要让大军失陷在齐国。’下臣不幸,正好在军队里任职,自然不能逃脱这次任务。我本人也没有什么能力,但没有别人替代我,我也只好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韩厥先生上场打仗,竟然还随身备着这样的礼器,一手拿着杀人的弓,一手准备着送人的玉。这种反差,着实让人感到诧异。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军礼吧。

    韩厥的这番话极为谦虚有礼,但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对不起,齐侯,你现在是我的俘虏了。

    带着齐顷公,韩厥十分高兴地回去。走着走着,齐顷公表示口渴,要让自己的车右逢丑父去打水。

    韩厥没有多考虑,就让逢丑父去了。没过一会,逢丑父打着水回来了。齐顷公一看,大发脾气,把水倒在地上,表示这水不干净,下令逢丑父去远一点的地方取水。

    国君就是国君啊,都成俘虏了,还这么讲究。逢丑父老老实实的走了。

    过了许久,那位逢丑父都没有回来。

    到了这时,车上的齐顷公才哈哈大笑,告诉韩厥自己才是车右逢丑父,而那位打水的人是齐顷公。

    齐顷公玩了一个掉包之计。

    在韩厥弯腰整理战友尸体时,齐顷公趁机跟旁边的逢丑父换了一个位置。这位逢丑父跟齐顷公长得很像,衣服也穿得差不多。这是齐顷公的刻意安排,出战之前,考虑到此战凶多吉少。齐顷公特意找了这么一个人来当自己的车右,好随时掉包走路。

    据记载,借着打水跑掉的齐顷公很讲义气,马上集结了部队准备前来夺回逢丑父,其间三入三出。齐顷公的这个行为让人大为钦佩。当齐顷公退走时,齐国的士兵就跟在后面保护他。当齐顷公冲进晋国的狄人军阵,狄人士兵竟然抽出戈和盾保护齐顷公。而进入卫国的军队时,卫国的士兵也没有伤害他。

    三次抢救失败之后,齐顷公才放弃了决斗,率领剩下的大军朝临淄走去。一路上,他垂头丧气,可每经过一地,都强打精神告诉当地的守卫者。

    “齐国已经败了,你们加油吧。”

    快到国都的时候,一位齐国女子拦在了齐顷公的车驾前。正当齐国士兵示意她让路时,这位女子表情紧张,张口问道。

    “我们的国君逃出来了吗?”

    “已经逃出来了”

    “那锐司徒逃出来没有?”

    “也逃出来了。”

    女子松了一口气,喃喃说道:“既然国君跟我父亲都逃了出来,那我就放心了。”

    说罢,女子径直跑了。

    听说这个事情,齐顷公大为感动,派人去调查这个女子,发现此人是锐司徒的女儿,辟司徒的妻子。

    齐顷公因为她先问国君,再问其父,是极为有礼的行为,当下决定封赏她。这大概也有拉拢人心的意思在里面。

    齐顷公是国君中的另类,他曾经做出过荒唐的事情,但在大敌面前,却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与勇气。有这样的后代,齐桓公九泉之下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没有抓到齐顷公,对韩厥来说是一件大损失,但现在人已经跑了,后悔也没有用。韩厥只好带着逢丑父去郤克那里交差。

    听说齐顷公得而复失,郤克极为愤怒,又看了看眼前这个跟齐顷公撞脸的逢丑父,更是火上浇油,下令处死这位逢丑父。

    正在这时,逢丑父在旁边大喊起来。

    “从今天开始就再没有人代替国君受难了,因为今天就有一个这样做的要被杀掉,大家快来看来。”

    郤克苦笑不得,逢丑父给他扣了一个破坏礼仪的大帽子。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臣子替国君受难的优良传统要是从自己手上破坏掉,那可是要受骂名的。

    郤克只好下令将这个逢丑父放走,并表示,一个人为了国君死都不怕,我要是杀了他,就太不吉祥了。

    在春秋时,这些人之所以可爱。那就是他们在礼与传统的面前还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

    这就是中国人的贵族精神。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