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清末革新派人提出的孔子纪年以哪一年为元年

时间:2024-04-25 06:49:11 浏览量:66247

    道历纪年

    清末革新派人提出的孔子纪年以哪一年为元年?

    孔子纪年 以孔子降生之年或卒后之年为纪元的中国纪年方法。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些学者、维新党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反对以帝王年号纪年,提倡孔子纪年。他们所办的《强学报》,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1896年1月)出版的创刊号上,以孔子卒后3年为孔子纪年的纪元。康有为《 礼运注·序》中,则以孔子降生之年为纪年 。如戊戌年(1898 )为“孔子降生2475年”。但这种纪年方法后未被采用。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什么推算出来的?

    谈中华历史,一定要注意区分两个概念:真实可证的历史、口口相传的历史。

    中华五千年这个说法,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把炎黄二帝等传说作为中华历史的开端,然后延续到尧舜禹启夏商周以来。

    这是错的。

    炎黄上古时代的传说,只是口口相传的故事。先秦时的人,为了抬高宗族射身价而附会,说是尧舜禹的后人,这些说法又被《史记》是严肃史书所采集,造成了史学界的概念混乱。

    上古神话传说,滋养了中华文明,但这是一条民族精神的线,不是历史实证的线。如果我问:哪一个考古地点,可以实际地证实炎黄蛮尤尧舜禹的部落地点范围。对不起,没有。

    那么,中华五千年历史,难道这个时间是虚构的吗?难道中华历史不足五千年?

    不,恰恰相反,从考古实证来看,中华文明何止五千年,上万年都有的。

    从新石器时代在中华大地范围内的文化遗址看,上万年是有的。

    只是,由于秦始皇焚书、历史极为久远等原因,没有文献记录这中间的详细脉络,但随着考古新成果、新手段的不断呈现,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实际历史的文明演化、历史发展的链条一定会逐渐完善起来。

    概括一下我的观点:

    把炎黄二帝等相关传说作为真实的历史,说中国历史有五千年,是混清了民族传说、精神依托和实证历史的概念。但是以实证历史来说,中华文明又远远超过五千年,甚至可能超过上万年。

    一一一般认为,文字、金属工具、国家的形成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但这不是标准答案。对此,不同的学者可以有不同的认同标准。

    一一关于中华土地上原始社会的文字起源、信息记录方式、金属冶炼、部落与原始小国,以及如何影响和演化为成熟文明的中间链条,是上古历史研究者长久的议题。

    (上古历史 神话传说 人类文明)

    欢迎浏览@古籍旧书库 更多图文

    孔子是哪年出生的?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孔子,生于周灵王廿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黄帝纪元2146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廿七(现行阳历9月28日),出生于鲁国。

    哪一种纪年方法最方便?

    要相信,人类的发展在整体上是进步的,所以,公元纪年法现在是最方便的纪年方式。

    公元纪年源自西方,以耶稣诞辰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此后未公元XX年。

    要知道为什么公元纪年最方便,那就需要知道我国曾经还采用过什么样的纪年方式。

    我们可以倒溯一下,来看看一些常见或冷门的纪年法。

    民国纪年、干支纪年与两种不常用纪年

    民国纪年,顾名思义,是以民国XX年为时间表述单位。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宣布采用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并行的纪年方式。

    进入共和国时代,民国纪年被废止,公元纪年依旧沿用。

    同时流传下来的纪年方式还有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同样被现在人所熟悉,简单做一个讲解。

    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起来的纪年方式,起源很早,但作为主流纪年方式是从西汉之后,从已知文献来看,西汉的干支纪年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编年的时候,以天干和地支相对应,多出来的两个地支再找天干,这样六十年一轮回,所以六十年也称为“一甲子”。

    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注意,或许有人发现了,如果依次对应的话,应该是一百二十年一轮回才对,为什么是六十年呢?

    这是因为天干和地支对应的时候,单数只能和单数对应,双数只能和双数对应,比如有“甲子年”,下一个以“甲”开头的年份是“甲戌年”,并没有“甲丑”这一年份。

    那么,如何来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呢?

    很简单,将天干地支排序,天干十个编号,甲对应的是4,乙对应的是5,以此类推;地支十二个编号,子对应的是4,丑对应的是5,以此类推。

    公元年末尾数字确定天干,比如2020年,尾数是0,那就对应的是“庚”;将公元年数除以12,得出的余数确定地支,2020除以12,余数是4,对应“子”,所以今年为“庚子年”。

    至于为什么以“4”开头,这和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不做详细讲解。

    干支纪年很简单,如今也很常用。还有两门纪年比较冷门,可以略作了解。

    • 黄帝纪年

    这种纪年方式是一种推测,以黄帝即位为起始开始纪年,元年大概是公元前2698年,称为“开元”。有人曾经试图推行这种纪年方式,但太过复杂,年代断定还有问题,也没什么必要。

    • 孔子纪年

    这种纪年方式产生于清末,一些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反对以帝号纪年,倡导以孔子诞辰为纪年起始,比如戊戌变法那一年,也就是1898年,就被记为“孔子降生2475年”。

    这种纪年方式太过繁琐、荒诞,并没有流行,只是清末文献当中还时有见到。

    干支纪年之前的主流纪年方法

    干支之前一直沿用的纪年方式,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设立年号开始一直使用,比如“庆历四年”这样的表述。与之类似的,是先秦时期的“王公年次纪年”,像“赵惠文王十六年”这样的表述。

    但是这些都不是主流纪年法。

    干支之前的主流纪年法叫做“星岁纪年法”,分为“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两个阶段。

    这种纪年方式非常重要,经常见于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世文人为了使作品显得古朴也常常使用。

    先来说说“岁星纪年”。

    顾名思义,是以“岁星”为参照的纪年方式,也就是木星。通过肉眼观察,木星环绕地球一周正好是十二年。

    所以,古人将太阳在地球上的投影连起来,组成的平面叫做黄道平面,二十八星宿就在这个平面上。并且将这一平面分成十二等分,西方叫做“黄道十二宫”,中国人称其为“十二次”。

    就像西方有“摩羯宫”、“巨蟹宫”等名称,中国人也给“十二次”起了名字,并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分别是:

    这样一来,木星(岁星)运行到哪一领域,就记录为“岁在XX”。

    比如,《国语》当中就有:

    昔武王伐纣,岁在鹑火。

    应该知道,这是一种纪年方式。

    但是这种纪年有个问题,就是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轨迹与十二星次的顺序是相反的,推算的时候不方便,于是人们就假想了一个和“岁星”相对应的星辰,称为“太岁”。

    参照十二星次的名字,也起了十二个“太岁年名”,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即:

    这就从“岁星纪年”进入到了“太岁纪年”。

    比如,“岁星纪年”里,记为“岁在星纪”的年份,是说岁星运行到“星纪”这一区域,那么与之对应,“太岁”就在“析木”区域,而“析木”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寅”,所以就记为“太岁在寅”。

    这样的表述其实大家都见过,比如《离骚》中就有: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个“摄提”指的就是太岁纪年法中的“摄提格”。“陬”指的是正月,也就是“寅月”,是说屈原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十二地支和太岁年名相对应,那么,汉朝就有了十岁阳与十天干的对应:

    从这样的匹配可以看出来,距离干支纪年只差一个转换而已了,但是后世一些典籍里也会采用这种古老的纪年方式。

    比如,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陈纪》中曾经记录:

    起阏逢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

    对照上表,其实就是说从甲辰到戊申,一共五年时间。

    了解这种纪年方式的人,就很好理解,如果没听过这样的表述,估计看书的时候会很困扰。

    这样就很清楚了,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统一使用公元纪年,除了要和世界接轨之外,就是因为其他的纪年方式太过繁琐。

    或许有人会说,凭什么要用西方人的诞辰作为标志?

    其实这种烦恼大可不必,我们知道,时间的划分是人为的概念,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就像我们说的“昨天”、“前天”等等,都是以“今天”为参照物一样。

    这种对时间进行人为的划分,其实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没必要较真。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中华民国刚刚成立时候用的黄帝纪年怎么推出来的?

    是根据我们中国最早的干支纪年法推出来的

    为什么民国时期要实行公元纪年,而不是黄帝纪年呢?

    刚刚推翻满清统治时,中国社会各种党派,社会团体涌现,产生各种思潮,有进步的要求接受西方文化,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也有保守的反对西化,宣扬传统文化。还有中立的主张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条件地吸收一些西方文化。这些不同意识形态的存在,造成了当时各种媒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关于纪年问题也有许多不同的意见,造成“黄帝纪元”,“孔子纪年”,“大汉”,“辛亥”等等纪年共存,后来革命政府最终经过谈论决定采用民国纪年和国际通行的“公元纪年”同时使用。

    如果公元纪年是中国人发明的,会把哪年作为公元前后的分界点?

    如公元纪元是中国人发明的,我认为应该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朝,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皇帝(始皇帝),这一年就是中国的公元元年。

    这一年中国逐渐由过去松散的诸侯国组成的国家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也变为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从过去的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极大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统一了货币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习俗,由此极大的加强了国家凝聚力。以后的君王都把国家的统一当做毕生目标,从此无论分裂多少年,国家最后都会最终统一。

    秦朝的建立后的一系列的改革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后面建立的王朝基本上也都延续了秦朝的留下的传统。直到上世纪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共和民主时代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