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长江经济带哪个城市最有前途

时间:2024-04-20 20:36:45 浏览量:41930

    长江经济带是哪里最主要的

    长江经济带哪个城市最有前途?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40%,在全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长江经济带涵盖了长江流域的三大城市群,即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就有10个,分别是:上海、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无锡、长沙、宁波。从城市定位来看,上海、武汉、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核心城市,处于第一层级,它们也分别是三大城市群的龙头城市;而南京、成都、杭州等特大城市处于第二层级,与三大核心城市起到引领作用;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起带动作用。

    因此从城市定位来看,上海、武汉、重庆三大核心城市应该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它们分别处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身和龙尾,带动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发展。至于哪个城市最有前途,毫无疑问是上海!上海不仅仅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它还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经济辐射全国,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亚洲第二大城市,2018年GDP达到3268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长江的经济价值?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利于航运,俗称“黄金水道”,蕴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一旦全部开发利用,可造福一方,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还可将多余的水输送到华北地区,解决干旱和工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商机无限。。长江也是母亲河,干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人民。同时,通过长江主动脉的作用和高铁、高速的建设,形成了密如蛛网的交通网络,物流四通八达,方便快捷,促进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涌现了象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城市,己经成为了全国经济中心。随着长江经济带政策的实施,形成都市圈,发展空间必将更加广阔,更具活力。

    “长三角”城市群成熟发展,10年内,它会成为环杭城市群吗?

    在长三角地区没有环杭城市群,只有长三角城市群,这是国家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定义。在长三角地区未来会以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为三大城市圈的发展格局。

    在环杭州地区都是一个中小城市为主,甚至在杭州都市圈规划中把远在200多公里以外的黄山和衢州地区也纳入进来。可近在咫尺的宁波地区、嘉兴地区、湖州地区也是不敢据为己有,原因是这些地区是上海都市圈的辐射范围。

    一个杭州的辐射范围只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辐射空间,除了杭州自己的区域之外,加上海宁地区、德清地区、嘉兴地区,再是远在西伯利亚的衢州地区和黄山地区。尤其是衢州地区,自从去年纳入杭州都市圈以来,却是出现了今年上半年的GDP负增长,本来就是增长乏力的衢州地区,更是在杭州都市圈的吸附作用下经济增长更加缓慢。

    一个杭州湾大湾区规划,变成了浙江湾的大湾区,没有上海加入的杭州湾大湾区注定只能是一个区域级的湾区规划,而不可能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提并论。上海的意图也是十分的明确,重点在于北上与江苏加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虽然也有加强与嘉兴地区合作的思路,可上海第三机场却还是落在了南通,一个与南通、苏州、无锡更加融合的战略,要高于同嘉兴、宁波、杭州和湖州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杭州必须另辟蹊径的重要原因。

    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就是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杭州也是圈在其中,更不可能是什么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环杭州城市群。杭州只能以都市圈的方式参与到长三角城市群的格局中,而且还是三大都市圈中最小的城市圈。排在了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之后!

    以长江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带将于2050年形成,到时中国最大的十个城市是哪几个?

    看到很多网友对长江经济带包含哪些城市还存在争议,先给大家普及一下,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我经常把长江比喻成一条龙,而龙身边的各个小点就是长江经济带的组成城市,请看下图:

    这样,大家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城市了,包含: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南昌、武汉、长沙、 重庆、贵阳、成都、昆明。

    其实还有很多经济强市,没有标注在地图上,例如:苏州、宁波、无锡、南通、常州等等。

    好了,回到题主的问题,2050年,我国十大城市会是哪几个?

    先看目前中国十大城市,长江经济带就有:上海、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一起6个。

    剩余四个,分别是:北京、天津、广州、深圳。

    除了十大城市之外,南京差一点就进来了,南京经济实力排名全国11位,另外长沙在13位,那么2050年,这两座城市有没有可能进入全国前十呢?

    我认为南京有这个机会,未来南京很有可能和镇江合并,到时候GDP可以超过成都和武汉,排在第八位。那么杭州就变成了11位。而长沙的经济总量很难进入前十,最多也就是前进一名,排在12位。

    除此之外,合肥也是一大潜力城市,目前合肥GDP已经进入我国省会城市十强,随着合肥的交通优势、科技优势,不断发展,未来合肥的GDP总量很有可能排到中国城市前16强。

    这已经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了,

    到了2050年,中国十大城市排序将变成:上海、深圳、北京、广州、重庆、天津、南京(合并镇江)、苏州、成都、武汉。

    为什么有人说重庆是未来中国的第一城?

    重庆,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曾是蒋介石陪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们用一首打油诗来描叙重庆今天的现状,你便知道重庆在中国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见过重庆城,山高路不平。饮用两江水(嘉陵江、长江),车多路难行。经济发展快,全国前五名。人口三千万,城市最繁荣。一天一个样,世界数上乘。在中国大地上,再没有哪一个大都市敢与重庆比美,真是难得的水、陆、空为立体的交通出入线方便至极。只有重庆这山城才配做中国第一城一点也不过份。

    长三角城市群哪个城市发展的最好?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组成,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合肥等26市,国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其中上海 苏南 浙北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而安徽几个城市是近年来新加入的。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2017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GDP就已经达到16.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5,其中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就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和宁波六座。长三角也是世界公认的六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要说长三角城市群哪个城市发展的最好,那非上海莫属,这并非是指上海经济发展最快,论经济增速,长三角大部分城市都超过上海。当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展速度降下来是正常不过的了,上海也不例外,如今它的发展速度与全国水平差不多。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会优先享受到国家各种政策红利,最近上海大都市圈的建设也已经在规划当中。当然了,除了上海,其它城市发展也不会差,毕竟是一个城市群,各城市也要联动发展,协调发展,不可能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发展某个城市,只不过上海的地位显赫,获得的资源更多而已。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如何在高手如云的城市群中崛起?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核心城市,也是未来的全球城市。紧接着的是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竞争,南京和杭州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二大城市,合肥只能屈居其后,申请了二次都擦肩而过,看起来合肥目前还是长三角的副副中心城市。

    除了杭州、南京之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第三梯队城市是苏州、无锡、宁波和合肥。

    几个城市的对比

    无锡的经济总量和地位最差,排在最后位置。

    宁波这几年被杭州盖过风头,虽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但实体经济下滑,科技崛起的环境下,宁波错过了发展最好时机。因此,宁波想通过私有经济点亮2025现代制造业的机会在慢慢流失,未来会继续被其他省会城市超赶。

    苏州从经济总量上看,在长三角稳居第二。可苏州紧贴上海,缺乏城市的独立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即便是与天津、重庆相当的经济实力,但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不会给予它。只能屈于南京和杭州的之后。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是否可以争取到与杭州、南京同等的地位。成为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最有力竞争者。

    但笔者感觉比较难,可也不是没有任何机会!

    最大的问题是距离南京太近,两个城市之间只有100公里。除非找到可以制衡南京的优势。

    1)交通枢纽优势,合肥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具有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杭州—郑州、南昌—济南等高铁线路完全可以避开南京,而直接走合肥。从交通枢纽地位上应该还略高于南京。

    2)中科大的优势给合肥加分不少,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还获批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头衔让合肥走向基础性科学研究城市的前列。如何让基础性科技和应用性科技转化成生产力、转化为科技产品,这是当务之急要做的。多出几个科大讯飞这样的公司,才更有实力与南京、杭州抗衡。

    3)继续走强省会城市道路,吸引省内资源向合肥积聚,建立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构建交通体系、产业分配体系。这样可以加快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不怕路途再艰难,只要全省拧成一股绳,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指日可待。

    在武汉和天津这两座城市中,哪座城市更适合买房投资?

    个人认为在天津投资还是不错的,因为天津离北京是最近的,而且高考还有优势,对于孩子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天津发展也是不错的,尤其是环城区(东丽、津南、西青、北辰)发展尤为不错,所以比较看好天津的房子

    为什么有长江经济圈,没有黄河经济圈。差别这么大?

    自古人类逐水而居,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会形成人类聚集,而长江是我国流量最丰富的江河,所以聚集在长江两岸的人非常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量城市,最终形成了经济圈。

    长江天然水量优势

    长江经济圈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入海口位置的几大城市所共同组成的。这一地区水资源丰富,并且城市都是沿江而建,依托于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进行海船运贸易十分的发达。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与世界接轨,通过船只贸易,便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虽然这些城市都不沿海,但是通过长江可以源源不断的到达海上,所以这些城市发展非常好,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长三角经济圈。

    黄河频繁水患且改道

    而黄河我们大家都知道,历史上黄河的入海口并不是在当前的山东东营,而也是在江苏省境内,大概位于现今的淮安市以东区域。

    因为黄河所含泥沙量比较大,所以历史上黄河下游洪水泛滥严重,这便影响黄河沿岸的人类聚集,最终也不会形成大型城镇。

    虽说当前黄河夺山东境内的大清河在东营入海以后,也会形成三角洲,但更多是湿地环境,没有航运功能。

    黄河没有通航能力

    最后,上面说了,黄河含的泥沙量比较大,从中上游开始所携带的泥沙便不断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下游地区便形成了地上河,这完全没有通航的可能性。

    加之黄河流域支流非常少,不能对黄河进行有效的水资源补充,而且在中游地区有瀑布大型落差,这使得黄河连最小的通航能力都不具备,最终也不会形成经济三角洲。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何为长江经济带的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

    如何看待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说到经济圈或者是城市群(其实都差不多),就不得不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了,目前它们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城市群,其中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GDP占全国的1/5左右,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囊括了国内最多的“万亿俱乐部”成员;而珠三角以深圳、广州、香港三个一线城市为中心,是我国单位经济产出最高的城市群,占全国GDP的1/8左右;而京津冀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国企央企高校云集,综合发展水平同样很好。

    目前来看,包括成渝城市群在内,国内其它城市群与以上三大城市群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不管是经济产出还是产业结构,抑或是城市群发展成熟度。说到成渝城市群,它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陆地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1亿。从城市结构来看,与京津冀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王者带一帮青铜”,即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目前来说,除了成都、重庆,成渝城市群其它城市的发展比较一般,大部分城市人均GDP仍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经济协作也不是很密切,可以说是刚起步不久。

    不过,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城市群在相对全国其它城市群来说,总体实力并不弱,同时提升空间很大。成渝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能够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等。所以,这个城市群还是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

    怎么看待近些年如此多的城市群?

    用一篇6月发过的旧文来回答这个问题,简要的来说:

    1.国家战略推动城市群快速发展,19个城市群打造中,但大家更多的目光都聚集在靠前的几个大超级城市群上;

    2.城市群发展渐次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是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是其他城市群也处在发展前期的,未来可期。

    以下为全文解读:

    自2003年起,中国指数研究院已连续第15年开展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基于中国城市发展特征的新变化,房地产的投资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金融机构将深耕布局的视角聚焦到城市群范畴上。因此,2017年,我们将从城市群的角度分析城市发展脉络,以引导资源合理调配,发现价值洼地。

    20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50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测算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上海、北京、深圳投资吸引力仍保持全国前三位,经济基本面较好的二线及受核心城市辐射的三四线城市排名靠前。从城市层级来看,1线城市排名领先,上海、北京、深圳投资吸引力仍保持全国前三位,广州排名第5;1.5线城市中天津首次排名进入前4,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经济基础强、人口流入多、市场需求旺盛,排名均位列前10;2线城市中,郑州、厦门、合肥领衔排名,分列12、13、16位,哈尔滨、大连等东北城市则继续延续上年的态势,排名靠后;2.5线城市中,东莞、佛山保持全国前20名,中山排名提升明显,至23名;三四线城市中,珠海、汕头、镇江、保定等城市具备承接核心城市产业、人口及置业需求外溢的区位优势,排名靠前。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投资吸引力保持领先优势。长三角的经济水平领先,城市的现有产业基础、创新实力、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均较强,整体投资吸引力仍保持领先地位,其中上海、杭州、南京名列前十;珠三角依托毗邻港澳的沿海区位优势,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深圳、广州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周边的东莞、佛山等在核心城市带动下,开发投资潜力居前;京津冀的北京、天津分别位列第2、4位,廊坊、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利好推动下,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也显著上升。

    三大国家战略,拉开中国城市群发展大幕,五大超级城市群格局形成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我国未来将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共打造19个城市群。可以预见,在国家规划层面,城市群的发展也将进入加速期。

    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指出要“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

    我们顺着三大战略规划的指引与城市发展的轨迹来看,未来中国核心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也逐渐清晰起来。三大战略的叠加区域也将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京津冀本身就是三大战略之一,发展潜力最为突出,长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是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最主要横向通道,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承担着海上对外开放以及创新升级的使命。

    以上这五大城市群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五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图:“三大战略”叠加区域指向中国5大超级城市群

    表:五大城市群经济与人口规模[1]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占国土面积11%的五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55%,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潜力最突出的地区。2016年,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传统城市群GDP规模分别为14.7、7.5和6.8万亿,人均GDP分别为9.7、6.8和11.6万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效益,三大传统城市群都处于领先水平,也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其中京津冀城市群规划规格高、政策执行力度大都表明京津冀将呈现追赶之势,与长、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将缩小。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GDP规模分别为7.1和4.8万亿,长江中游城市群常住人口达1.2亿,成渝城市群也接近1亿人,虽然人均效益仍与发达城市群相差较远,但其依然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也是带动整个中西部崛起的核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图:五大城市群经济规模梯度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fdc.fang.com

    珠三角城市发展最为均衡,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差距较小,京津冀城市间梯度差异较大,成渝仍处于中心城市独大阶段。从城市群GDP经验数据来看,第一大城市GDP/第K大城市GDP=K是普遍的发展规律,珠三角城市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城市群内部城市梯度均衡;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作为跨区域城市群,内部形成多个都市圈,多中心的结构使资源相对分散,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内多个中心城市实力均突出,城市群内竞争激烈;而京津冀这一规律在第5大城市沧州开始被打破,达到7,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也意味着后发城市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成渝城市群在第3大城市绵阳这一比例已接近10,表明成渝仍以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市为主,城市群框架尚未形成。

    图:2010-2015年五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量及增幅

    (单位: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受益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五年常住人口增加近700万,人口凝聚力居首;珠三角城市虽然面临制造业向内陆转移的压力,但2015年人口规模相对2010年仍增长4.6%,人口吸引力突出。

    图:2010-2015年各城市群内人口增长主要城市占比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fdc.fang.com

    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都是双核驱动的城市群,城市群内两大核心城市人口增量占比均超过整个城市群的六成。

    京津冀已经逐渐脱离了北京一城独大的局面。从统计数据看,2010-2015年天津人口增量已经超过北京,成为城市群内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一方面源于北京开始进入外溢效应主导的阶段,叠加政府对人口增长严格管控下,北京人口增长放缓,而天津尚处城市扩张期,核心地位不断强化,人口仍在不断流入。深圳和广州仍是珠三角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城市。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增量也几乎被重庆和成都瓜分,两市人口增量几乎占到整个城市群的八成,表明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人口回流,还是对周边人口的吸引,重庆和成都无疑成为西南区域首选,这也是城市群发展不可避免的强核阶段。

    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跨区域城市群,多核心发展是其重要的特征。

    长三角是我国发展最成熟的城市群,除上海外,杭州、南京等也发展成为区域核心,各个城市人口增量占比相对均衡,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的人口增量占比位列城市群内第二,对人口的吸引力开始明显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跨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的地位十分突出,人口增长在城市群内排位前三,但显然武汉的人口吸引力要远高于长沙、南昌。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江中游预计还将持续强核模式发展,中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城市群发展渐次推进

    国内目前仅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大面积高亮度区域,城市群形态形成。

    虽然我们认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是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群的发展是渐次推进的,显然这五大城市群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之中,判断城市群所属的发展阶段有助于我们发现城市规律、把握城市机会。核心城市产生辐射和外溢是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只有核心城市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外溢效应,目前国内仅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GDP达到2万亿规模,开始辐射周边。

    数据来源:NOAA

    由早期的点点星光到现在的绵绵之带,印证了中国城市发展路径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由NOAA发布的1998-2013年夜间灯光变化显示,2000年以前中国城市亮灯率低,大片地区未点亮,可观测到的亮点仅包含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2003年前后,可以观测到中国亮灯区域明显扩大,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亮灯城市密集,星光闪耀。之后,沿海城市、内陆省会城市、中小城市依次点亮,亮灯率明显高于前几年,亮灯区域的扩展与中国城市发展路径相吻合。至此,中国以胡焕庸线为分界,形成了明显的亮灯区和非亮灯区,灯光格局也印证了中国城市群正在悄然形成。

    从NOAA最新的夜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仅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大面积亮度较高区域,表明长、珠三角城市群相对成熟,形成了城市群应有的城市层次与结构;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亮度显著高于河北,更多地区仅核心城市亮度较高,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中原城市群的郑州;海西城市群的福州、厦门;关中城市群的西安等。这也表明,这些区域尚处在发展初期,核心城市虹吸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尚未形成区域间的联动发展。

    附:市场容量与增值潜能

    两大维度评选潜力城市

    在总结过去多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的新特点,从城市投资的角度对方法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完善,以期更好的判断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吸引力。我们将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多类型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构建形成2大维度、10大方面,近40项具体指标的“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评价模型”,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投资吸引力评价,并从城市群视角对中国最具潜力的五大主要城市群进行深入研究。

    无论是从灯光图还是经济数据看,中国城市群之间的发展阶段、特征、驱动因素都有着明显差异。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将陆续对这5大城市群进行深入分析,敬请关注。

    [1]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均出现规划中只含某城市部分县、区的情况,为方便计算,本次研究中城市群面积、GDP和人口等指标均按地级市全体计算。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