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司马懿前期是忠臣吗

时间:2024-04-27 08:19:27 浏览量:97131

    袁绍杀宦官主要内容

    司马懿前期是忠臣吗?

    司马懿前期也谈不上是忠臣,只是前期曹魏的领导人都是像曹操、曹丕、曹丕这样的英明且厉害的角色,他不敢有反心,若他暴露出反心,他早就哏屁着凉了。

    他是一个善于蛰伏,善于隐藏内心真实想法的人,他的外号不是“冢虎”吗?藏在墓穴中的老虎:阴险狠毒,要吃人的!所以他一旦发难,就一定会血流成河,死很多人!

    他很怕曹操、曹丕、曹叡,所以他就等待时机,也是天助他,让他活了很久,熬死了曹魏三个帝王,等来了机会,他的时代终于来了。

    请客观评价司马懿是个怎样的皇帝?

    司马懿一生没当过皇帝,只不过是追溯的晋祖帝。不过司马懿还是较有作为的,其能力胜丕曹丕,一身为人懂慎,城府很深,足智多奇谋,善于隐藏自己,善于省时度势,抪捉机会,因时制宜。只是没有曹操能够知人善用,也赶不上曹操善于蛊惑人心,拥戴效忠之士不多,逢事亲力亲为,过虑专权,

    司马懿是太监吗?

    不是啊,他都有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很有名的,司马昭还是晋朝的创立者……我猜你说司马迁吧,他被实施过腐刑,就是阉割,但也不能算太监,因为太监是宫里地位到一定程度的阉人才能叫的,司马迁既不是宫里当差的公公,也不是地位很高的(当然他历史地位高,我这里说的相当于职务),所以他虽然是阉人,却不算太监。

    曹操用司马懿,是对还是错?

    曹操用司马懿是用对还是错?

    应该说对,司马懿完成了曹操想做而没有办到的事,在三国志及三国演义里无论是刘备,诸葛,孙权在曹操哪里都不值一提,刘备龟缩在成都三分天下做美梦,孙权霸江东自立草头王,在大方向来说孙权,刘备是小儿科,只有曹操想统一天下,由于生命是《天注定的》,没有完成的事由曹操及子孙的部下来统一国家,这不是完成了曹操的心愿吗?至于司马懿后代取而代之那是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的事,历史上再正常不过,汉朝腐败无能理应让曹魏,曹操子孙无能让司马家族,再正常不过,事实是曹操用对人,若把刘备,诸葛这样的人来兴风作浪反到让曹操死不闭眼,曹操,用司马懿可算是目光独特,司马懿是三国志里最大的赢家,曹操含笑九泉,曹操赢了,司马家族赢了,曹操的目的达到了,司马懿做的就是曹操想的!

    为什么曹操没有除掉司马懿?你怎么看?

    曹操没有理由杀司马懿。司马懿城府深不可测,而且隐忍功夫到家,却能审时度势,曹操需要借重他的才能,怎么肯杀他呢。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九回 才开始出场,文中交代: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也。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议南征。

    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袁绍不久,曹操这时候非常需要人才辅助。他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就下令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就很不愿意辅助曹操。但是碍于曹操的权力,又不敢公开拒绝。就假借有病不方便,不去做官。

    曹操是什么人,一猜就知道司马懿的想法,就暗中派人在夜里去查看他,是不是装病。司马懿也了解曹操,不敢大意,就白天、黑夜躺在床上装病。这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派去的那个人潜入司马懿的卧室,见司马懿躺在床上,就拔出刀向司马懿砍去,司马懿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却一动不动。那人相信了司马懿确有风痹症,就回去禀报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后,平定天下需要人才,就又想起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曹操的奸诈、狠毒是非常了解的,不好继续推脱,只好答应出山。

    从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司马懿的谨慎、狡诈和隐忍功夫是多么厉害,城府深沉可怕,就连曹操都被他蒙蔽了。这样的人怎么会给曹操留出杀他的口实呢!

    另外司马懿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司马懿可以说谨慎冷静、处世圆滑,在曹操身边可以说是谨慎加小心,每件事都能洞察机先,应该说是滴水不漏。而且在征战中又能决断果敢、灵活机动,特别是和诸葛亮的几次决战中,都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如果说曹操阴狠毒辣的话,司马懿可以用阴险狡诈来形容。曹操做坏事可以轰轰烈烈,而司马懿却杀人于无形。司马懿非常忌惮曹操,所以他在曹操手下一直都很隐晦,做事始终给自己留出余地。即使为曹操征战他也不会真心把对方打败,为自己留出生存空间。直到曹操死后才敢大显身手。

    司马懿比曹操小二十四岁,比曹操同期的各路英雄都年轻,他胜在时间上。他靠死曹操、刘备、诸葛亮和东吴的一些英雄。不但成功逃脱曹操对他的疑心,而且还得到曹操的信任,把曹魏政权托付给他,成为曹丕的顾命大臣。

    司马懿任何时候,都能审时度势,是善于利用权谋的人。他能用最合适的时机,去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不但保存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也为自己争取了一定属于自己的军事实力,最后果断一击,司马氏替代了曹魏政权,成就了自己的帝业。由此可见,他的隐忍和狠毒是非常人能及的。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本人删除!

    司马懿为何一开始不去做官?

    毫无疑问,司马懿是有足够的能力做官的,而且官做得还相当不错。

    但能力是一回事,愿望是另一回事,司马懿对于做官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任何人对于做官,无非是出于几方面的需要:

    第一,为了生活,千里做官为得吃穿。

    士农工商,作为读书人,将来就是要做官,为得一份工作,为了生存的需要。

    范进中举了,周大老爷、张大老爷都来了,而且称兄道弟,老丈人胡屠户也另眼相看了。

    不仅吃饭问题解决了,而且还可能发个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比种地的收成就好多了。

    第二,光宗耀祖,这一点有些人或许认为并不重要。

    其实不然,等有了足够的闲钱,就知道只有钱是不够的。

    徐州富商糜竺兄弟,之所以倾家荡产也要资助刘备闹革命,为得就是这个。

    在当时,无论钱再多,也是个贱民,没有社会地位。要进入上层社会,就必须要入仕。

    第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任何时期都不缺少热血青年。

    像诸葛亮这样的优秀青年,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也不必去光宗耀祖,但却有自己的理想,不想一生默默无闻,埋没自己的才能,就需要做官来实现自己的志向。

    但所有这些东西,对司马懿来说,都无所谓,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

    司马懿出身于河内郡的豪门士族,既不需要依赖他做官养家糊口,也不需要他光宗耀祖。就个人而言,他也没有很强烈的人生价值实现的需求,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谈,做一个隐士似乎更符合他的理想。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计掾,曹操得知他的名声,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看到汉室国运衰微,不想在曹操手下做事,就借口风痹病而推辞。曹操不信,就派人去刺探,果然看到司马懿夜里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的染上了风痹病一样。

    也不仅仅是曹操请不动他,其他人恐怕也引不起司马懿的兴趣。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后,再次逼迫,司马懿不得已才出来为官。

    今天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在古代这是常事,并非人人都喜欢做官。特别是在社会动乱时期,为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还不如待在家里图个自在平安。

    司马懿之所以特别能韬光养晦,这也与他出仕的目的有很大的关系。他不与人争名争利,仅仅为了保全性命,所以淡定。

    其实,抛开政治因素,司马懿的人生哲学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吗?

    ▲《龙吟虎啸》里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是个厉害的人物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给“厉害”定个范围。

    厉害,是指有强大的实力,能做出常人所不及之事。但这必须要符合个人的身份,比如司马懿,如果他做得一手好菜,我们并不会说他厉害,因为他的官职是大将军、太尉。

    大将军主要负责统兵征战。太尉主的要工作是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以及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简单地说,大将军要能打,太尉要善谋。

    那作为大将军、太尉的司马懿,算是厉害的人物吗?

    我们就司马懿的职责所在,看看他到底算不算吧。

    作为武将的司马懿,作战很厉害

    司马懿的一生,就是戎马征战的一生。

    1、司马懿一生打过很多仗。

    孙权围攻江夏的时候,司马懿督军征讨,击败由诸葛瑾率领的东吴大军,斩杀大将张霸,杀敌千余人。

    孟达反叛的时候,司马懿派兵进攻,斩孟达,俘虏万余人。

    在对抗蜀汉诸葛亮时,司马懿率兵在卤城打破蜀汉军队,斩杀蜀军近万人。

    在渭水之南与诸葛亮对峙时,在积石从后方袭击蜀军,斩杀蜀军五百余人,俘虏千余人,受降六百余人。

    在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叛乱时,司马懿率军出征,斩杀公孙文懿,并对襄平城进行屠城:凡15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全部被杀。并收录四万多户共三十余万人口,一举平定辽东。

    ▲大将军司马懿(剧照)▲

    2、司马懿打仗很有一套。

    司马懿最为人所称道的两次战役。

    一是孟达叛乱,司马懿看出了孟达即将反叛的苗头,起兵攻伐,仅用了八天就兵临城下,渡过阻水,攻破防护木栅,分兵八路进行攻击。六天之后,孟达的外甥邓贤、大将李辅等人开城投降。此役,司马懿完美地诠释了“兵贵神速”。

    另外一次是平定辽东之战。司马懿才把襄平围困住,就遭逢了百年难遇的大雨,军营积水数尺之深。三军惶恐,纷纷想移营。此时移营,一来容易动乱军心,二来容易被敌人偷袭。为了稳定军营,司马懿斩杀了都督令史张静,最终军心稳定。在大雨过后,司马懿发兵合围,昼夜不停。公孙文懿乞降。司马懿不准,斩杀来使。公孙文懿再次派遣使者,司马懿对使者说:“军事有五大要素:能战便战,不能战就守,如果不能守就逃跑,除此之外的两大要素就是投降和战死。既然公孙文懿不能自己绑缚了来投降,那就等着战死吧。”公孙文懿突围而出,司马懿率兵追击,斩杀了公孙文懿。

    作为军师的司马懿,谋略很厉害

    司马懿,在历史上属于奇谋善策之士。

    1、能看清楚形势。

    公元230年,诸葛亮出兵天水,将魏将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司马懿在长安屯兵,督雍州、凉州军事,率领车骑将军张鸽、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对抗诸葛亮。

    张鸽建议司马懿带一部分人到雍、郿镇守后方。司马懿说:“如果前军能抵挡敌人,那么将军的意见很正确。但如果不能挡住敌人,却把军队分成前后两部分,这就是当年楚军为什么会败给英布的原因。”于是便进军隃麋。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众十万,兵出斜谷,驻扎在渭水之南的平原上。魏明帝很担忧,派征蜀护军秦朗总督两万骑兵,授司马懿节度。曹魏诸将想在渭北对敌,司马懿说:“百姓都聚居在渭南,那里才是必争之地。”于是引军渡河,背水扎营,并对诸将说:“如果诸葛亮真的勇武,便会出武功,沿着秦岭向东而行,如果他西去五丈原,我们就不用担忧了。”结果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欲北渡渭水,司马懿派大将周当屯兵渭水之南诱敌。连续几日,诸葛亮按兵不动。司马懿又派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防备阳遂,与诸葛亮在积石交战。诸葛亮进兵不利,兵退五丈原。

    ▲诸葛亮(剧照)▲

    2、能料敌先机。

    公元236年,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叛乱,魏明帝问策司马懿。司马懿说:“对于公孙文懿来说,弃城而走,是上策;占据辽水抗拒我们的大军是中策;坐守襄平,一定会被我们擒获。”

    魏明帝又问:“有什么计策可以拒敌?”

    司马懿说:“只有知己的人才能深刻了解对方,弃城是他们想不到的。如今他们远征,肯定不能持久,一定会占据辽水而坚守,这便堕入中、下计了。”

    魏明帝又问:“大军往返需要多久?”

    司马懿说:“往返各一百日,休息六十日,一年的时间足够了。”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军出征辽东,大破敌军。

    除了作战与谋略之外,在政治上,司马懿也很厉害

    司马懿有个很厉害的能力,就是“洞察先机”。在加上他隐忍的个性,最终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早在东汉末年,司马懿就知道天下将大乱,王朝将难以为继。他努力学习,博学广闻,以便有一天能救天下于水火。

    后来,曹操做了东汉司空,司马懿知道曹操为人多疑,一直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征召。

    公元201年,河内郡举司马懿为上计缘。司马懿以风痹不能起居为由推辞了。为了试探他,曹操派刺客前去刺杀司马懿。面对刺客,司马懿伴装不能动,逃过一劫。曹操当了丞相后,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吩咐使者,如果司马懿还推辞就抓捕他。结果,等使者来到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准备好了在等待。

    ▲司马懿(剧照)▲

    魏明帝托孤去世后,司马懿看穿了曹爽集团的阴谋。为了不在事情稳妥前被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称病不理朝政。

    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怀疑,毕竟,司马懿装病是有前科的。于是,派司马懿的门生、河南尹李胜前去荆州任职,顺便察探。

    司马懿诈称病入膏育,令两名侍婢扶着他。他衣服也拿不住,落在地上,用手指着嘴示意口渴。侍婢拿来粥,司马懿装作不能自理,将粥洒在胸前。

    李胜说:“大家都说您旧病发作,没想到竟然这么严重。”

    司马懿喘息良久,说:“年老生病,危在旦夕。您要去并州,并州与胡人相邻,应当加紧防备。我的儿子就拜托您了。”

    李胜说:“我到本州任职,不是并州。”

    司马懿故意说错:“您刚到并州。”

    李胜再次纠正:“是荆州。”

    司马懿说:“唉,我年纪大了,人也糊涂了,不知道您在说什么。您回到本州,要建功立业啊。”

    李胜告退,将见到司马懿的情形告诉曹爽说:“司马公身体、精神都不行了,不足为虑。”后来又说:“太傅不可能好了,真让人悲伤。”

    就这样,曹爽等人不再防范司马懿。

    最终,司马懿在政治斗争中胜出。

    小结

    司马懿一生受两位皇帝托孤,辅佐三朝,谁说他不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再说了,他有两个厉害的儿子,一个厉害的孙子,历史上有几人能做到呢?

    所以说,司马懿在历史上,绝对算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晚年的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吗?

    为何同是“奸雄”?司马懿要比曹操的口碑要差?

    三国中,当我们提起曹操,肯定会说他是“奸雄”,因为他雄居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大汉朝的国贼,人人得而除之。而当我们提起司马懿,也一定会认为他是一名“奸臣”,他食曹魏之禄而最终反了曹魏的天下,真可谓心怀鬼胎老谋深算。然而这两个人同时厉害的角色,也同时在一起共事过,也同时“挟天子令诸侯”,他们都算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那么为什么在后世中司马懿的口碑要比曹操的还要差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具体原因。

    1.他们所处时代不同

    曹操起于乱世,当时黄巾之乱爆发,汉朝天下已经摇摇欲坠,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校尉军职参加到讨贼护国的战争中,然而黄巾军虽然最终覆灭,但天子已经没有了实权,形同傀儡一般在太监和军阀手中几次转手,董卓被吕布杀死后,汉献帝不久逃出国都,形同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流浪,而这时天子下诏书保驾勤王,天下诸侯没有一个人听令,只有曹操不远万里去救急,还将天子接到了自己的控制区许昌。

    试想在兵荒马乱间,如果汉献帝得不到曹操帮助,或许他会饿死或者死于乱军之中,或许下场还没有在曹操的许昌待的好,虽然曹操名义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天下的权柄,可是他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他没有克扣汉献帝的日常饮食,而且还将奇珍异宝送给汉献帝玩赏,另外,还将3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可以说汉献帝除了没有权力,其他的一切都得到了,三国时期其他诸侯之所以骂曹操是国贼,无非就是嫉妒曹操掌握了天子而己,此时的汉朝天下早就不得人心,人人都想取而代之了。

    可司马懿却不同,他是曹魏时期的三朝老臣,还是曹操信任的托孤重臣,然而他虽然受到了曹操祖孙三代的厚恩,却不懂得知恩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心里始终怀着司马氏一族的家天下,他是通过搞阴谋诡计一步一步上位,最后夺取政权的,这与曹操行事磊落行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后来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赢了,可是史学家们却不耻他的作为,因为他给人一种忘恩负义,奸细的小人形象。

    2.三分天下尚能自保疆土,而晋朝一统却让异族入侵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关外边境上的少数民族都不敢趁机作乱,这主要是中原大地上有像曹操这样的雄主坐阵,又有文臣武将出谋划策,一时间人才济济,少数民族因此不敢作乱有关。其实,在历史上董卓、吕布等都与北方少数民族有过作战记录,而最终结果都是以东汉末的枭雄们稳胜为主,试想有这些英雄守边关,又有谁敢不长眼来送死了?

    可是到了晋朝统一全国后就不一样了,除了司马氏前边几个皇帝还算干的不错外,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最终司马氏一族兄弟互相夺权,而互相夺权也就算了,本来历史上这种事也常发生,不足为奇。

    可是这些互相夺权的兄弟中却毫无家国情怀,竟然妄想借助胡人力量来助他登上皇位,结果可想而知,让胡人入主中原就是“引狼入室”,胡人来了也就不走了,发生了五胡乱华事件,在这期间大量汉人被屠杀,几乎到了灭族的地步,汉族的文化、书籍等都遭到了破坏。

    而五胡乱华事件要追溯到罪魁祸首当属司马懿,如果不是他阴谋夺权,或许以曹魏或者三国的尚武基因,是断断不可能让异族屠杀我同胞,让异族蹂躏我民族的。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曹操与司马懿虽然同是“一代奸雄”,但喜欢曹操的人要比喜欢司马懿的人多得多,说到底虽然曹操很奸诈,但他面对大是大非民族问题上非常有头脑,若他不早死,天下也不会变成司马氏一族,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异族入侵的悲剧了。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为什么阴险狡诈的司马懿这样的人最后得了江山?

    首先,应该明确司马懿是豪族大家的典型代表。司马氏取代曹魏,进而统一全国,其实质是曹魏的统治权从以曹操为代表的寒族手中,转移到以司马懿为代表的豪族大家手中,并且豪族大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儒家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西晋政权。

    其次,司马懿去世时,仍称魏臣,而最后统一天下的是他的孙子司马炎。司马懿是奠定基础的人,是司马氏开始争夺天下的开始。

    司马懿是豪族大家的代表,但不是唯一的。之所以他能取代曹魏,就在于他的性格特质,即他的个人志向和坚忍阴毒。

    1.司马懿有天下之志。他生于乱世,那个年代儒家纲常尽遭破坏。所以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正如史书所载:《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从上可见,司马懿不会止步于公卿。

    2.司马懿很坚忍阴毒。建安六年(201年)和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两次派人征辟,甚至以杀戮相威胁,他才到相府中就任。他性格中坚忍和执拗,可见一斑。也因此他能忍受从正始八年(247年)开始、长达两年被架空而称病的日子。

    他的阴毒,在剿灭辽东公孙渊之乱和处理曹爽党羽两件事上得到充分体现。景初二年(238年)平定辽东之乱时,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高平陵之变后,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和桓范等人被诛灭三族,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

    司马懿的阴毒个性连子孙都感到羞耻,以至怀疑晋国祚能否长久保持下去。对此,《世说新语-尤悔类》曾提到,东晋王导、温峤往见明帝,明帝问到了“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待王导讲完后, “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从上可见,尽管“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但司马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谨遵温良恭俭让的儒生,也因此,他能在乱世中突围而出。以上是主观因素,同时,曹氏和夏侯氏的不堪匹敌是重要的客观因素。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在他面前真的没有对手了。)

    3.政治对手的不堪匹敌。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而曹爽完全放飞自己,强行伐蜀、排挤托孤重臣(当然是指司马懿)、强迁郭太后于永宁宫,同时“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等等倒行逆施失尽人心。而在高平陵之变中,一错再错、毫无章法,缺乏临机处断的能力与智谋。两年后,王淩、毋丘俭和诸葛诞等相继起兵,欲清除司马氏,结果都兵败被杀。

    再加上公元254年,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至此,司马氏掌权毫无障碍,称帝也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

    综上,司马懿以他的坚忍、阴毒,为司马氏最终夺取江山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同样是篡权,为什么曹操的评价比司马懿高呢?

    同是篡位权臣,曹操的评价为何高于司马懿?

    难道是因为曹操长得帅?

    曹操是什么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建立魏国,最终封魏公,晋魏王。

    司马懿是什么人?“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曹魏权臣,拖死曹叡,除掉曹爽,司马家执掌朝政。

    曹操没有实际上篡位,司马懿也没有,但后世史书都把这二人当作篡位的乱臣贼子。

    可是自鲁迅到易中天,都试图为曹操翻案,证明曹操还是正面多于反面的。可却没有什么权威人士想着为司马懿说说话,原因何在呢?

    推崇曹操而轻视司马懿,大约有三个原因:

    一、曹操是创业老板,司马懿是高级打工仔。

    曹操写自己的回忆录,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不当小弟已经很久了。曹操自出场后,就一直是一方诸侯,哪怕被吕布等人打得灰头土脸的时候,也没有去投靠他人。

    而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以前,始终是在给曹家人打工。虽然司马懿在曹魏集团内部表现出色,但也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或者说打工皇帝,而不是老板。

    二、曹操的成功与皇帝关系不大,司马懿的成功与皇帝密不可分。

    曹操年轻时首倡义兵讨伐董卓,再灭吕布袁术,独自面对北方最强的诸侯袁绍,灭掉袁绍以后倾北方之兵难下伐吴。他能做这些事,与皇帝的关系不太大,魏国的土地并不是大汉皇帝赏赐的。

    而司马懿之所以能成为高级打工仔,与曹魏皇帝的赏识密不可分。如果皇帝不重用他,司马懿能力再强,也只能在家里天天看书。所以司马氏取代曹魏,普遍被认为是忘恩负义。

    三、曹操时常打击少数民族,而司马氏导致了五胡乱华。

    如果只是欺负孤儿寡母,虽然说出去不太好听,但毕竟也只是小节。

    赵匡胤就是欺负孤儿寡母上台的,但是没有多少人骂赵匡胤,是因为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并没有搞出太大的丑闻,对于文人士大夫也比较尊重。

    而司马氏建立的西晋则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中国开始了三百年分裂动荡的历史。虽然西晋并非司马懿创建,但人们对于五胡乱华的憎恨之情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西晋身上,再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狡诈老练的司马懿身上。

    但在惊城看来,无论是曹氏还是司马氏,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建国,所以他们的形象,还是作为奸臣的时候更多。

    因为禅让这种事是皇权之大忌,如果禅让能够得到认同,世袭制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最为皇权政治所推崇的人物,就应该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样,无论皇帝好坏、贤愚,也永远忠于皇帝。

    很多人明明是被统治者,却习惯性地站在最高领导的角度来品评人物,讴歌忠臣。

    精神统帅和键盘领袖的水准永远令人佩服。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