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胜利渡长江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时间:2024-04-26 21:10:00 浏览量:13694

    渡江战役的意义对中国的影响

    胜利渡长江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渡江战役,

    无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蒋家王朝的覆灭奏响的绝唱

    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推翻了KMT政府在全国的统治,标志着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的结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基。

    1953年,重量上百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从浮山运到北京的?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建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和全体政协代表为纪念碑奠基。此后开始了广泛的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在建筑学家梁思成和雕塑家刘开渠的主持下,确定了最终的建设方案。1952年8月1日起工程正式开工,到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占地约3100平方米,由碑身、须弥座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碑体平面呈长方形,顶为盝顶。碑身用413块花岗石分32层垒砌而成。方案计划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主席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共150字。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在碑身的左右两侧刻有五角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纹图案。碑身由林徽因设计的两层须弥座承托。上层小须弥座的四面刻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拼成的八个花环,以示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下层大须弥座的束腰部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其中八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事件,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此外,在北面正中“胜利渡长江”的两侧还有两幅装饰性作品“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这十座浮雕的高度均为2米,宽2至6.4米,总长40.68米,一共雕刻了180个人物,是由刘开渠等人设计创作的。

    纪念碑的台基也分为两层,上层呈方形,下层呈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两层台基的四面均为栏杆环绕,并设有台阶。整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共用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砌成,面对天安门,肃穆庄严,雄伟壮观。它融合了明清以来的民族建筑与希腊罗马建筑的风格,并与北京这座城市的中轴线呼应。

    在经过多方协商,确立了整体设计方案后,开始寻找碑心石。要满足设计方案,必须要在全国找到一块300吨重的毛坯整石,而且还不能有裂痕和瑕疵。刚开始专家组讨论使用汉白玉,不过由于汉白玉颜色太白,会影响纪念碑整体的色调而被作废。后来北京昌平所产的黄色花岗岩也因为时间长了之后,颜色会变黑也不合适。

    因此碑心石的材料需要坚固而有韧性,并且石料的材质要便于维护,更要历久弥新。而且纪念碑的浮雕与护栏,应当与天安门周边的金水桥等建筑色调要和谐,华丽且洁白如玉。经过查阅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后,专家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山东青岛的崂山。

    (金水桥)

    在崂山的最西端有九座山峰,统称为浮山。当地出产的石头被称为青岛岩,经过反复比照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浮山的紫百合色花岗岩。它同时具备了硬韧纯细,不容易风化,满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而且它的底色也很漂亮,将来在上面题字时更能映衬字体的美感。

    在浮山大金顶选定的石壁上,为了确保石料没有裂痕和瑕疵,在地平面磨平之后,倒上水,再观察石料的表面是否完整。在确认无裂缝瑕疵后,新的问题又来了。上世纪50年代的青岛,找不到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整个浮山地区甚至连电都没有。为了能在浮山开采出重达300吨的碑心石胚料,施工组研究了一周后,最终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巨石胚料。

    施工组的专家们先用黑炭笔画出待采石胚的位置,然后让石匠沿石材边缘凿出40多个炮眼以放置炸药。巨石两边的边缘尽管被炸出了裂缝,但是选取的石坯仍贴在浮山的石壁上。

    失败后的众人陷入了沉默,这时有人告诉专家组的陈志德,崂山脚下的采石村清石峪,有一名老石工李开山,他或许有办法将巨石开采出来。于是陈志德来到李开山家中,请求他帮忙。李开山当时非常激动,表示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去浮山查勘后,李开山认为在石壁的两侧被炸出裂缝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劈裂法采石,可以减少一半的工作量,成功几率会提高一倍以上。李开山所说的办法,俗称“蚂蚁啃骨头”。就是首先根据纪念碑石坯所需的尺寸,在岩石四周挖出5米多深的石槽,并且将外围部分处理完,使碑石凸显出来,然后在石料的底部每间隔0.4米左右的距离,用钢钎打上通孔横贯底部,另外在石料长边两头相向凿出8个深坑,每个坑里面放入一个能支撑200吨的千斤顶。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横贯孔中凿进上宽下窄的楔子,由几十名工人持重锤,同时锤击几十个钢楔。三个月后,在没有电力设备和空压机下,300吨的石坯终于在1953年7月完整地从山体当中剥离出来。

    而当时采集石胚的浮山距离火车站大约有15公里,所经之地都是连绵的丘陵,普通的车辆根本没有办法运输这么大的石料。如果从采石场临时修一条铁路直达火车站就过于浪费,当时一名来自鞍山的起重工张合符提议用滚杠运输。

    滚杠是古老的运输方法,首先要在路面铺设枕木,然后再在枕木上摆好一排圆木,再把石坯放到圆木上。最后在石坯的前面用拖拉机做牵引力,后面用推土机推着,拉动石料移动。为了能让机械可以拉动沉重的石料,将石料经过加工后,石料从300吨减到了120吨,每天大约只能行进1里路。

    (滚杠)

    尽管如此,这条前往火车站的路两旁还有民居,运输队伍根本无法前进。山东省委为此拨出专款,对路过的民居给予经济补偿,将阻碍运输的民房拆除,途径的桥梁和涵洞也一并修理。负责运输的突击队和铲车在前面开路,一边修路一边前进,当地的民兵还在现场维护。15公里的路从8月19日到9月27日走了34天才到青岛火车站。

    而上世纪50年代,我国铁路平板车皮的载重量大多都是40多吨,根本无法承受住这百吨的石坯。好在东北电业管理局管辖的丰满发电厂有一个运石油的车皮,可以运输90吨的货物。借来车皮之后,铁道部门提醒为了保证运输安全,90吨的车皮最多只能超载10%,即石坯必须控制在100吨以内。石匠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将石料减重到了94吨,加上其他运输设备的重量,刚好100吨。

    1953年10月13日,运输石坯的专列抵达北京,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队迎接。三天后,石坯被运送到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施工工地,并对其最后一次加工,厚度减到0.6米,重量减少到60吨。

    而当时有人提议用苏联工匠为纪念碑雕刻浮雕,而刘汉章提议要用河北曲阳的工匠来雕刻。曲阳是我国有名的雕刻之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在内的故宫石雕,多出于曲阳石匠之手。而名震北京的曲阳石匠冉景文被刘汉章举荐参加雕刻纪念碑的工作,不过之前得经过中央美院的考核。冉景文不用雕塑小样和点线机,就能在现场把临时找来的样板雕刻得栩栩如生,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同,他们联名向兴建委员会建议,纪念碑雕刻工程由河北曲阳雕刻工匠完成。

    当汇报给周恩来总理后,周总理听了之后表示赞同,说道:“人民纪念碑应该由人民来雕刻。”兴建委员会最终在全国征集了252名石匠进京,这些石匠被分为10个小组,其中曲阳石匠负责雕刻浮雕,而其他地方的石匠负责雕刻装饰花纹。他们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后进入纪念碑的浮雕工作。

    为了保证雕刻质量,石匠们先参照雕塑的局部反复练习,并与雕塑家交流改进。最后才根据浮雕的石膏模型,用比例尺一帧挨着一帧雕刻。为了赶在2年之内完成170多个人物形象的雕刻,一开始工匠们为了加工方便,是没有工棚的。后来周总理去工地视察,看到工匠们都在露天工作,周总理就提出要改善工匠的工作环境,要搭起帐篷。而周总理当时走到主雕刻柳斌杰时,发现他的手都冻裂了。周总理就命令在冬天工匠每人每天要提供三两白酒,让他们御寒。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落成,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群众路线成功实践的体现。据统计,共有7116人参与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中,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与人民英雄一样,给新中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