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时间:2024-04-27 08:57:31 浏览量:94040

    枞菌人工种植技术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凉山州农科所于1995—1996年利用野生鸡?菌丝研究培育成。

    保持野 生特性,集鲜、脆、嫩一体。所含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高出香菇50%,是优质食用菌,营养成份丰富,味道甚佳。鸡?,子实体中型,菌盖平展,直径 10-20厘米,脐突半球形,菌盖表面光滑,前期灰褐色,中期奶油色,后期灰白色,少数菌有辐射状。人工栽培鸡?菌袋生产60天成熟,每平方米产鲜菌4.85公斤。人工栽培鸡枞技术操作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生育期短,产出率高,可开发加工鸡枞油等产品,市场前景好。鸡枞菌的生长发育与土白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白蚁一旦弃巢他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菌。人工栽培很难成功。

    鸡枞菌可不可以人工培植?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云南农民,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鸡枞菌无法人工种植”。如果能够随随便便种植出来,那又何需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斤呢。退一万步讲,即使能够种植,所种出的菌,也并非就是纯正鸡枞菌,而是一般的食用菌。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一种生物,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就是白蚁窝,并由白蚁窝提供鸡枞菌菌丝体。而在我们云南,蚂蚁窝也叫“鸡枞饭”,那是因为鸡枞的根部是与“鸡枞饭”相连。也就是说“鸡枞菌生长的大部分养分是由白蚁提供的”。

    白蚁属于一种十分机警的动物,所筑巢穴一定是当地土壤、气温、光照最佳且最为隐秘的地方。其巢穴规模较大,离地面大约50公分,由于筑巢困难,所以,一旦筑巢,便不会轻易弃巢。但当它们感觉到威胁时,出现漏巢,或者有空气、阳光、雨水进入巢穴,就会毫不犹豫的弃巢出走,另辟新巢。

    细心的人总会发现,只要不把鸡枞菌连“根”挖起(挖空白蚁洞),就能保证每年都在同一地方捡到鸡枞菌;只要把鸡枞洞挖空,来年以至以后就再也见不到鸡枞菌的影子。其主要原因就是白蚁已经出逃,土壤中缺少鸡枞生长的真菌。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要能够留住白蚁就能保证鸡枞菌的生长。鸡枞生长所需的真菌也并非全由蚂蚁提供,还需要一些外界的因素。也就是说,鸡枞菌生长一定需要白蚁,但有白蚁的地方未必会长鸡枞菌。

    留住白蚁本就困难重重,更何况还需要集合天时、地利等因素综合分析,这便导致了鸡枞菌无法人工种植。其实,又何止是鸡枞菌,大部分野生菌都是无法人工种植的。或许在多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天能够实现。你说是吧?

    如何进行鸡枞菌栽培,有哪些关键栽培技术?

    鸡枞菌喜欢吃的人很多 ,他的生长形态也让人喜欢。鸡枞菌又名伞把菇(四川)、鸡肉丝菇(台湾、福建)、鸡脚菇、白蚁菰、豆鸡菇(广东)、鸡棕、鸡菌、蚁鸡枞等。鸡枞菌的得名据《本草纲目》记载:“谓之鸡枞,言其味似鸡也。”

    一、种类和形态特征

    鸡枞在真菌分类上为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鸡枞菌属(蚁巢菌属)。该属在国外文献记载已达到28种。目前我国已知的约有14种(云南就有12种),常见的鸡枞菌有小果鸡枞菌、小白蚁伞、柱状鸡枞(柱状白蚁伞)、粗柄鸡枞、黑火把鸡枞菌、盾尖鸡枞菌等。

    鸡枞菌的特点是与土栖白蚁有一定的共生关系,有白蚁巢的地方才能有鸡枞,是我国著名野生食用菌之一,现有少量人工栽培,畅销国内外市场,因其珍稀十分昂贵。

    鸡枞菌主要分布于亚、非两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鸡枞分青皮鸡枞、黑皮鸡枞和蒜头鸡枞,前两者食味最好,后者质量最佳。鸡枞肉质细嫩、洁白如玉,味似鸡肉,鲜香可口。

    二、生态习性

    野生鸡枞菌的自然发生地主要是在针阔叶等林地中,此地具有大量的腐烂植物的残体(即腐殖质),可为鸡枞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碳氮源和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在自然条件下,鸡枞菌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白蚁和白蚁巢。鸡枞菌与白蚁共生的白蚁巢,是鸡枞菌与大白蚁亚科白蚁群昆虫构建的一个完美的共生生态系统。

    白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播鸡枞菌的担孢子,取食鸡枞菌的菌丝体,从而传播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另一方面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需要白蚁的分泌物,离开了白蚁的分泌物,鸡枞菌就难以生存。

    两者互惠互利,共栖于同一生境,群体都得到持续生存和发展,这也造成了鸡枞菌对生长条件的特殊要求。

    三、生长条件

    ◆温度

    温度是鸡枞菌生长极为重要的环境条件。鸡枞菌在热带、亚热带的地下蚁巢内生长发育,鸡枞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为12℃~24℃,而且有恒定的需温要求。蚁巢内的温度一般稳定在19℃~25℃,最高不超过28℃,最低为15℃,最适温度为10℃~20℃,低于8℃或高于30℃,菌丝生长基本停止甚至死亡。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10℃或高于35℃子实体停止生长和出菇,昼夜温差5℃左右最合适。

    ◆湿度

    菌圃的含水量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白蚁的活动密切相关。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低于60%或高于75%,菌丝生长明显受阻,空气相对湿度以80%左右为宜。

    鸡枞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水分,出菇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如果湿度低于80%,菇蕾不易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可降至85%,有利菇体的正常发育。开伞时期相对湿度须在95%以上,否则造成子实体菇柄中空、干瘪、菇盖破裂等不良现象产生,降低商品价值。

    ◆空气

    蚁巢内二氧化碳浓度高达5%~10%,比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出数十倍。因此形成了鸡枞菌是食菌类中少数能耐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菌类之一。

    但充足的氧气有利子实体生长,可长出菇盖肥厚,菇柄粗壮的子实体。人工栽培时,在原基形成和发育期间,需加强通风,每天2~3次,保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以利多出菇出好菇。

    ◆光照

    长期的地下生活造成了鸡枞菌对黑暗条件的完全适应。在没有光线的地下菌圃中,不仅菌丝能正常生长,而且子实体也能顺利形成。相反,在光照下,不论是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还是原基分化、菇蕾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都不利。

    人工栽培时,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线,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较明显的散射光,缺少光照子实体发育困难,并造成菇柄长、菇盖大、废菇率高。

    ◆酸碱度

    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5.0,这样的pH不利于细菌和其他杂菌特别是炭角菌的生长,可保证鸡枞菌菌丝的优势地位。

    ◆母种制作

    ①配方。

    白蚂蚁巢浸出液1000毫升(取白蚁巢土250克,于1000毫升水中浸泡48小时或煮沸5分钟后滤取汁。

    ②接种培养

    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购买的母种或采用组织(菌褶)分离法,将组织块贴附于试管斜面的培养基上,在高于25℃~27℃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即为鸡枞菌母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阔叶树落叶40%,木屑35%,米糠20%,过磷酸钙、白糖、石膏粉各1%,草木灰2%。以上配方中均加水120%, pH自然。

    (2)培养基配制

    将培养基拌匀后装入瓶(袋),常压灭菌后备用。

    (3)接种、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接种,置25℃的温室培养,经25~30天,菌丝长满瓶(袋),即为原种和栽培种。

    四、常规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应根据鸡枞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和当地气候规律而定,一般可安排2~3月春播和8~9秋播。

    ◆场地选择与要求

    鸡枞菌与其他多数菇耳一样,可进行室内床架式栽培和室外空闲大田及林果园中阳畦栽培。

    室内栽培时菇房应具有通气、控温等条件,菇房四壁、床架要清洁卫生,投料播种前要灭菌消毒。

    室外栽培可选用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空闲大田或林果园中空行地作栽培场地。播种前,先要翻整土地,作成25厘米高,1.2米宽,龟背形的畦床,并用多菌灵溶液或石灰粉对床面进行灭菌消毒。

    ◆栽培料配方

    木屑、树叶、松枝条70%,麸皮(或米糠)25%,石膏粉2%,白糖1.5%,石灰粉1.5%,白蚁巢土3%,水110%~120%。

    ◆装袋、灭菌、接种

    任选上述配方一种,拌匀后装入17厘米×45厘米大小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3℃~25℃的培养室内发菌,经45~50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发菌期的管理

    主要是调控好温度。春季培养时,自然温度低,菌袋可码放3~5层,3~5天内翻堆一次,以利发菌均匀一致。秋季培养时,因自然气温较高,一般只码2~3层。播种5~7天内,要经常检查料温,如料温超过35℃,要加强通风降温,并将堆码的菌袋散开单放,以防高温烧菌。经45~5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脱袋出菇

    当菌袋壁出现米粒大小的钉状原基时,移至菇房或阳畦脱袋出菇。室内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可摆放在床架上培养和脱袋出菇。

    阳畦栽培时,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至栽培场地,脱袋后卧放于畦床上,菌棒间距2厘米,畦底最好铺3厘米左右厚的粗砂,以利通气和排水。菌袋放好后,上盖一薄层湿稻草(春季栽培时,要加盖薄膜),以利保温保湿,促进发菌。

    室外栽培也可采用浅坑式沟床栽培方法,即在已整理的畦床上挖10厘米深,50厘米宽的浅沟,将菌棒卧放排列于沟中,菌棒间距2厘米,上盖一薄层湿稻草,其上再覆一层2厘米厚的细土(细土可利用菜园土,也可由砂壤土、腐质土和炭渣等混合配制),使沟与地面基本齐平。覆土含水量要保持在75%左右,以利菌丝爬土和扭结出菇。

    ◆出菇期间的管理

    (1)室内床架栽培时,出菇期间,一要加强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和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二是喷水保湿,天气干燥时,每天喷水2~3次,菇蕾期不要直接喷在菇体上,以向菇房空间和四壁喷水为宜。保持菇房空气湿度达85%~90%。

    (2)室外大田阳畦栽培时,要搭遮阳棚,以防阳光直射和雨淋。遮阳棚可用竹秆或较端直的树枝与稻草等扎成宽1.5~2米,高50~80厘米的棚块,然后两块相对排放于畦面上即可。

    空气应流通,但要注意保湿。出菇期间,可在畦床四周的排水沟中灌水以提高空气湿度,也可喷水保湿,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以利正常出菇。实践证明,子实体形成初期,如相对湿度低于80%,则菇蕾难以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下降至85%,有利菇体正常发育,开伞时则需空气湿度在95%以上。

    ◆病虫防治

    夏秋栽培的鸡枞菌,因气温较高,易发生病虫危害,尤以虫害为甚。

    主要害虫是蛞蝓,该虫对鸡枞菌的菌盖、菌根、菌褶均喜咬食,不仅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菇体死亡。

    【防治方法】

    少量发生时,可用镊子一只只夹起,然后集中杀灭。危害严重时,可在栽培场地四周及畦沟喷洒百虫灵或杀虫粉进行杀灭。

    ◆采收与加工

    (1)采收

    当鸡枞菌的菌盖长到4厘米左右,柄长2~3厘米刚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前停止喷水一天,以防鲜销贮存时霉烂。采摘时用手握菌柄基部,用小刀在膨大的柄下沿削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在土中以利再出菇。

    (2)加工

    鸡枞菌采收后,除鲜销外也可进行干制和盐渍加工。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①干鸡枞菌的加工

    将采收的鲜鸡枞菌除净泥土,按个体大小分别摊在草席等物体上,置干燥通风处,经过晾晒脱去水分,即成干鸡枞菌。但晾晒之前切不可用水洗,否则在晾晒过程中会发生腐败现象。可将菌盖和菌柄剪开,置阳光下晒至将要干时,再用木炭或电热加温至55℃~60℃烘干。干制的鸡枞菌用塑料袋密封包装,置干燥通风处可长期保存,亦可运出销售。

    ②盐渍鸡枞菌的加工

    将采收的鲜鸡枞菌洗净沥干,放入加热溶解冷却的盐水中浸泡20分钟,捞起后按每100千克鲜菇加24千克食盐的比例装缸腌制,缸底先铺一层盐,然后装一层菇撒一层盐,装满后灌入冷盐水至缸面,再按100千克菇加100克柠檬酸,浸泡7天后翻缸1次,以后每隔3~5天再翻缸1次。经15天左右腌制,即可起缸装桶待销。

    ③炸鸡枞油。

    这是市场销售较多,而且销售较好的一种加工方式,把鸡枞放在好的菜籽油里煎炸以后,色香俱全。

    五、种植前景。

    鸡枞菌的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每100克干品鸡枞含蛋白质28.8克(菌丝体干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2.7%),碳水化合物42.7克,钙23毫克,磷750毫克,维生素B21.2毫克,尼克酸642毫克。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20多种,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该菌兼具脆、嫩、鲜、香、甜等风味,是荣誉古今的菌类珍品。

    鸡枞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也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鸡枞菌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

    日常,我们这里的野生的鸡枞菌价格在100元至150元每公斤之间,价格比其他的菌类要稍高一些。

    总结

    我认为随着鸡枞菌栽培技术的提高,掌握了以上的栽培方式,科学的进行种植,是能栽培出美味的鸡枞菌,而且有定的种植前景。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首发头条,抄袭必究。

    鸡枞菌,人工栽培时,要注意什么呢?

    鸡枞菌别名伞把菇、豆鸡菇、鸡枞、鸡脚蘑菇等,由于,鸡枞菌与白蚁有共生关系,所以也叫蚁枞、白蚁菇;鸡枞菌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极其鲜美,炒菜、清蒸、做汤皆清香四溢、香甜可口、油炸鸡枞菌更是香脆爽口、回味无穷;鸡枞菌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真菌,中医学认为鸡枞菌性寒、味甘,具有益胃、补脾、清神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以帮助消化、提神醒脑和治疗痔疮,深受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鸡枞菌人工栽培方法: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