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作为普通百姓,生活在明朝幸福还是生活在清朝幸福

时间:2024-04-26 14:05:36 浏览量:5302

    回到明末当皇帝

    作为普通百姓,生活在明朝幸福还是生活在清朝幸福?

    作为普通百姓,在两个朝代,都有感觉幸福的。不过,大多数普通百姓在清朝生存的机率比明朝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才华横溢,晚年为何因贫困而死?

    自古以来,文学水平和经济收入不一定成正比。

    吴承恩中年考中贡生,老年才做个小官。因为他看不惯官场的形形色色,而愤然辞职回家专心著书。因为他做官时间很短,而且不是主要官员,肯定也不是贪官,所以没有钱是一定的。

    再说,过去写出小说或其它文学作品,又不能和现在一样,可以出书卖钱,或者挣稿费,因此,他晚年穷困潦倒就是必然的了。

    以前,只有当官的或干生意的,才是有钱人,有点文化的知识分子都是穷人。

    明代藩王只能在当地活动,他们的生活真的很惬意吗?

    藩王在明朝,可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早期朱元璋有个看似完美的制度设计,那就是“分封建卫,藩屏王室”。把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全部分封出去了,让他们到各地就藩。

    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朱家江山万万年。太子朱标一系永驻京师,外围由朱元璋的儿子们守着,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所以其中如宁王、燕王等九大藩王由于兼着守边的责任,还拥有着超过本身护卫编制的大批兵马。

    但是朱元璋也并不是不懂的藩镇一旦坐大,会对王室产生不利。所以藩镇虽大,但是实力和中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平时不断敲打各个藩王,规定他们不奉诏,不准入京,亲娘死了也不准回来吊孝。

    关键是各地藩王的俸禄不可以自筹,都要由朝廷有司供给。也就是说,藩王以及其子嗣除了自己有工作(负责守边)的,其他不允许种地、做生意。只能坐在家里等朝廷发放工资。这就相当于由朝廷控制了藩镇的人事权和财权。藩王在朱元璋时代,本质上也就是高级打工仔,由于是朱元璋的子嗣,所以工资比朝廷一品大臣都要高七倍。

    但是朱元璋一死,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毕竟藩王手里面有兵权,这才是朱允炆寝食难安的地方。其实朱允文要收拾他们也还很容易,因为藩王的势力再大,还无法对抗朝廷。但是。朱允文既拖沓又冒进的性格,生生把一副好牌打烂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这格局是朱元璋定的,朱元璋定这副格局的目的,除了藩屏王室,还有内乱时,安内清君侧的目的。所以朱允炆削藩从实力来讲,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有一点他是违背祖制的,这也就给了朱棣通过“靖难”的名义夺取皇位的可乘之机。

    所以在朱允炆撤藩的阶段,没兵权的如蝼蚁,任人宰割;有兵权的就赌个明天,朱棣的逆袭成功,不是历史上哪个藩王都能有的机会。

    朱棣上位后,部分“恢复祖制”。就是藩王除了没有兵权外,基本上和朱元璋时代差不多了。财权和人事权都归了朝廷,年俸等着有司发放,自己蹲家里不许种地,也不许做买卖。

    所以生出来一大帮如《水浒传》中柴进那样的藩王宗室。自己靠着宗室身份,豢养、收容各种不稳定份子,将很多打家劫舍的钱财洗白。很多官服要缉捕的江阳大道,最终都躲进了王府,地方上拿他们没办法。

    但是关系越来越疏远的藩王宗室,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又没有爵位,又没有公职,又不能做生意,又不能种地,只能等着朝廷的俸禄。而宗室是越生越多,到了明末有200万之巨。

    而明朝又是出了名的穷朝廷,所以没钱就欠着。这种欠法不是一年两年的欠,而是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欠。很多“铁杆庄稼”们为了点微薄的年俸,反而得回过头去巴结有司。严世蕃掌管工部的时候,连太子的炭火银子都要吃回扣。所以那些常年领不到年俸的藩王宗室们,就只能偷偷去做“强盗”了。

    到了后来对宗室不准工作这个“祖训”,就基本上成了张废纸了。朝廷对这些宗室们做买卖,经营庄园,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甚至万历为了那个福王,各种赐田亩、赐金银,甚至把皇室垄断的开矿、贩盐的特权都期许给了他。生怕自己的胖儿子因为没得到皇位,而最终和其他那些藩王宗室那样穷死、饿死。

    所以整体而言,朱元璋的那个祖训,使得明朝廷背负了一个承重的赡养宗室的负担。但是宗室中,两极分化也是巨大的,可以说与皇权越近的关系,越受到庇护,从而甚至富可敌国;而大多数数代以后的宗室,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真可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