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为什么骤和酒不押韵

时间:2024-03-28 23:11:29 浏览量:72122

    雨疏风骤海棠依旧剧本总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为什么骤和酒不押韵?

    押韵、押韵、押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会写旧体诗的话,这问题和1 1=2一样简单清楚。

    如果您诗词还没有入门的话,继续看下面……


    1.诗韵与词韵、曲韵

    古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元曲用《中原音韵》

    唐诗宋词就是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不要被什么‘’辙‘’误导。

    诗韵严格:

    骤在《平水韵》去声二十六宥

    酒在《平水韵》上声 二十五有

    词韵宽:

    二十六宥和二十五有两韵部可以通用,都在《词林正韵》第十二部。

    因此这两个字是押韵的。


    2.今韵与古韵的使用

    作为初学者,作律诗有一定难度,要照顾到平仄、粘连、对仗和苛刻的《平水韵》,所以一开始用新韵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要尽快转到《平水韵》。@老街味道

    填词时不要被误导,一定直接用《词林正韵》,因为词的对仗不严格,不用粘连,词谱很多可以选择容易的填,词韵宽,所以难度并不到大。

    举例说:先、寒、删分属三个韵部,作诗时不能混用,但是作词时是一个韵部,完全够用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用新韵过度。

    @老街味道知道照片里是谁的吗?她的书和音视频课程一定要学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何赏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千古第一才女这首千古绝唱,口语化的语言,似乎一看就懂,不用解释;大环境,小场景,数语勾画,让人如临其境;动感,静物,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丫鬟迟钝,主人多情,漫不经心,使人更生怨情。

    这小女子,喝这么多酒做什么呢?又没什么酒量,以至于晚上刮那么大的风都没吵醒,而睡得这么深沉却又还没有酒醒。这何苦呢?可恨这"风"和"雨"阻挡了心上人的路!可恨这"风"和"雨",把我这海棠花吹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可恨这小丫鬟不长眼睛又不懂世故!

    明明春光易老,韶华易逝,却没人理解和珍惜!心上人你在哪里啊!?幸亏昨晚尽管"风骤"然而"雨疏",倘若是"狂风暴雨",那可就不是"绿肥""红瘦"的问题了,恐怕是红绿皆掉落了!伤感之余,庆幸风雨留情。一夜之间憔悴不少,但毕竟青春年少。

    仅仅三十来个字,拉家常似的语言,写的却是意境深远,时跨一晚一早,事涉室内室外,景有人物景物,情关外在内心。这小女子厉害,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为什么不是“风疏雨骤”?

    谢悟空问答邀请。

    简单地说,李清照词中用”雨疏风骤“有二个意思:

    一是照应末句”绿肥红瘦“。只有雨小风急,才能把花儿吹落,达到海棠绿叶皆在、花朵已少亦即”绿肥红瘦"的意境效果。

    二是词句抑扬顿挫的音韵更美。大家试着读一下,”昨夜雨疏风骤”比“昨夜风疏雨骤”更朗朗上口。

    诗词中的遣词造句,除了要求音韵美外,更要把每一个组合词都精准用到内容、意境营造和效果表达上。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被批不知所云,为何惨遭众网友热议?你对这首诗怎么看?

    是谁批的啊?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章口就来,评说不是胡说,李易安现存的词不过四五十首,存量虽少,却“无一不工”,竟然有人恬不知耻批李易安不知所云,这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炒作也要有底线,两开花两开花。我们来看看李易安这首《如梦令》到底说了什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一直以来被称为不朽名篇,不是说谁想诋毁就能随意诋毁的,一首小令,仅仅33个字,有人物、有地点、有对白,描写了宿醉酒醒后问花的事,实际上是表达借花伤春之情,这样的语言功力,不知道“不知所云的大家”是否敢来一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开头这两句,是写昨夜宿醉,今日清晨起来醉意还未消。表面上看来只是交代了这么一件事情,很直白,但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因何而醉?这个疑问在后面会有解答。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夜宿醉后,醒来第一件事却是关心园中海棠,于是就试着问了问正在卷帘的侍女,这个“试”字用得妙,李清照知道海棠花经历了昨夜的风雨摧残,今日定时落红遍地,但她又不远亲见、不远相信这个事实,一个“试”字,把李清照的矛盾心理表达得细致入微。这是词人惜花心理的写照。

    哪知道侍女的回答却是,海棠花依旧安好。惊喜之余,李清照不免又产生了疑惑,在“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么会“依旧”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是李清照抱着侥幸心理“试问”,得到答案后又不太相信,于是反问侍女,又像是李清照的自言自语。说到了这个时节啊,海棠应该是绿叶肥、红花瘦才对。

    是绿肥红瘦,不说叶肥花瘦,用绿代替叶,用红代替花,这正是李清照的精绝之处。绿色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滋润生长的茂盛肥大,红色的花却因为风吹雨打而零落,平常不过的四个字,经过李清照的妙手组合,鲜明的色彩对比一下就让整首词显得无比生动。

    “红瘦”,说明了春天就要过去,“绿肥”则象征着夏天即将来临,这样生动的语言,层层转折的剧情,以景衬情,把自己惜花伤春的情感表达得生动多姿。

    我们再回到第一句的疑问,李清照因何而醉?正是因为她知道,这风雨之后,海棠花即将凋零,春天即将逝去,从而引发了自己惜花伤春的伤感啊!


    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

    宋人词集,若论"瘦"出现的频率,吴文英《梦窗词》或可列榜首。若谈及宋词中的"瘦",李清照"瘦"字用例历来称誉最隆,他人作"花如人瘦",她道"绿肥红瘦"。

    词中用"瘦"字状人状物,李清照并不是第一人。在她之前,已有比她年长的词坛名家用"瘦"字合例。如: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周邦彦《木兰花》(郊原雨过金英秀)"古道尘清榆柳瘦,系马邮亭人散后。"、《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毛谤《院溪沙》(淞艳金波暖做春)"浇艳金波暖做春,疏疏烟柳瘦于人。"、《感皇恩》(绿水小河亭)"宝熏浓注,人共博山烟瘦。"……前人之作虽略有反响,激起的不过是一池的涟漪。李清照则一"瘦"成名,"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千古流芳。易安作为后来者,缘何能凭借一"瘦"之力,掀起词坛的浪花千叠?

    艺术表现上,"绿肥红瘦"之辞语新意隽,"肥"、"瘦"二字在日常生活语境并不陌生,将这一俗语用于描摹状物并且是日常所见之花,俗之又俗。易安以红代花,以绿代叶,绿肥红瘦即叶肥花瘦,其新奇不言而喻。无论是意象还是词汇不过稀疏平常,短短四字的拼接却暗含了多种文学手法。"绿、红"是借代,"肥瘦"是拟人兼比喻。如此一来,雨后海棠之"瘦"可以推及至更广阔的雨后群花之"瘦","红、绿"的高度概括性和广泛实用性,"绿肥红瘦"不火得了?

    回归作品,我们更可窥见易安"绿肥红瘦"之中的婉婉深情。一夜风雨,醒后残酒未消。试问"卷帘人",一"试"字,情感之微显。"卷帘人"答以"依旧",距离上"卷帘人"看花更近,回答亦是平平。卷帘人亲近视角中的花依旧,易安在榻上反而想到经历一夜风雨的花应是"绿肥红瘦"。易安的玲珑心此间被无限放大,其所形容远胜花之形,更是叹尽了群芳在雨后的零落,可谓看花赏花人不及惜花人。正如清人黄了翁《蓼园词选》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易安榻上知花之瘦,亦如庄子濠上知鱼之乐矣,可见其清真意切。

    "应是绿肥红瘦",逐层铺垫起来的所有情绪都集结在这个"瘦"字上。"瘦"是全词形象与情感的凝聚点,他人词中用"瘦"字所不及者即在此。李清照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及倾注其才情的笔墨道出清丽婉约的词境,其情其感,别是一家。(一往文学作者:莱芙)

    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有名的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晚上,雨小风大,我昏睡了一夜,都没有消除酒劲。清晨起来,问身边的侍女:“后花园的花怎样了?”侍女回答:“海棠花依旧很美”。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它的绿叶更加繁茂,红花却凋谢了。

    这首小令奠定了李清照的“才女”地位之作,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不小的轰动。李清照花季少女时代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这时候的李清照不单是一个健康开朗、活泼可爱的大家闺秀,而且还是一个多愁善感、对生活有美好憧憬的女孩子。

    一开始,作者将这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清楚。“雨疏风骤”写出时间环境,“浓睡不消残酒”写出自己状态,上下文连接的顺理成章,情景转折巧妙恰当,语言运用的灵动自然。紧接着,把自己内心所想,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试问卷帘人”。而侍女的回答“海棠依旧”。表面说的是,风雨过后,花园海棠花依旧美丽,但是,通过态度,表情,语气看出词人伤春的心境,所以,用连续疑问的语气和肯定的自答,道出自己伤感的心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古诗带拼音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zuó) 夜(yè) 雨(yǔ) 疏(shū) 风(fēnɡ) 骤(zhòu) 浓(nónɡ) 睡(shuì) 不(bù) 消(xiāo) 残(cán) 酒(jiǔ) 试(shì) 问(wèn) 卷(juǎn) 帘(lián) 人(rén) 却(què) 道(dào) 海(hǎi) 棠(tánɡ) 依(yī) 旧(jiù).知(zhī) 否(fǒu), 知(zhī) 否(fǒu) ?应(yīnɡ) 是(shì) 绿(lǜ) 肥(féi) 红(hónɡ) 瘦(shòu) 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沉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你更喜欢哪一首?

    暂不表更喜欢哪一首。首先让我们来赏析一下一代箸名女词人所写的几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谁伴明窗独坐》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这三首《如梦令》词皆是李清照的作品,读来忍不住为其叫好,让人沉醉其中,每首各有其独有意蕴藏于其中。让人不襟好奇于这位女词人当时的所感而发!如何的心境能成就其这样的作品呢?让我们先去了解下李清照其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省济南商丘人,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古今有“千古第一才女”著称,其词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前期所作多为描写悠闲及自然风光等闺中生活题材,后期因环境所致,多有悲叹伤感情调,抒发浓浓念旧和怀乡悼念之情。所写的几首如梦令正是其前期所作。

    了解了到这里,我又该做何选择喜欢那首呢?其实不管哪一首都是其名篇佳作,都让人难以释怀,只能说我们所在的当下,哪一首最能应时应景而己。我此时在读第三首。而你呢?此时在读哪一首呢?

    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被誉千古词帝的李煜,他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该如何理解?

    千古词帝,南唐李后主,李煜,《相见欢,桃花谢了春红》如何理解。

    谢邀,南唐千古词帝李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于南唐而论,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但文学诗词方面,他是千古词帝,本人非常喜欢他的词作。

    有人说他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亡国之前,沉迷在胭脂粉黛中,亡国之后又如哀愁,从他亡国后的词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丰富,复杂的真实情感,所以能拨动赏者的心灵。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以我的理解是,林花凋谢,林花是春天最美之物,美丽之花,怎奈时光匆匆,竞然凋落了春的红颜,化做尘埃,怎会不产生伤春惜花之情呢,借此可以想到,李煜亡国后的心情,就如这林花,匆匆凋落,人生也是如此,太过匆匆,叹息人生易老。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但是世事无奈啊,再美的花,怎经的住寒风苦雨朝夕的摧残。很容易看出,李煜是在伤春惜花,其实也是伤自己的处境,论为他朝囚臣,故国己亡,家园落败,受尽屈辱,心中的伤与痛,唯有自己才能感受。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这句词很美,娇美柔艳的林花,颜面含满露珠,好象涂满胭脂的美人,娇容沾满了胭脂泪,赏花人沉醉其中,怎奈林花落后,何时再能相逢呢。这也表明李煜内心的愁苦悲情,往昔的美好,何时能再回来呢,虽然沉醉,但也深深的知道,故国再难复回。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是说,人生的遗憾与不如意太多了,就如那东流的江水,不停不歇,永无尽头,此句说破了人生的真理,流水东去,人生长恨,李煜在悲叹,自己消亡的故国,就如这东去的流水,永远无法挽回,同时又感叹往昔的美好,也一去不复返,人生中有多少个美好的时光能留住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了。

    |读李煜亡国后的诗词,总被满词的愁苦和意境深深包围着,他作词融入真实的感情,意境中加入情感,让人能洞悉他的内心世界,由此可感知他的心中的愁苦。



    一直想知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的意思,有人知道吗?

    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大意为: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词句赏析: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应是绿肥红瘦,红瘦是什么花?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其实是化用了:唐--韩偓《懒起》中尾联诗句:“……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二者都是閨妇伤春惜花,空闺幽思之作。只是李清照化用的好,成了千古名作!

    韓偓诗中问:昨夜三更雨后,海棠花在否?李清照:试问卷帘人(这里省略了宾语补语,问什么?),答:海棠依旧(用回答的方式,巧妙的补充上了:试问的什么。省略主语,谓语,宾补等词汇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可以使诗词在有限的文字内,更凝练地表达内容和主题。)针对侍女的回答,李清照反诘纠正道:(怎么会: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小丫鬟也太不理解主人的心情了,风雨后,院中的海棠花尽管不会如《懒起》诗中问的:海棠花在否?起码也就是残红满地,一片狼藉。而绿叶经过雨水的浸泡后,却是水灵饱满,肥厚。

    该词,不仅化用前人诗句化用的高明,更是有人物:主人与丫鬟;有时间:昨夜;有情景:雨疏风骤;有故事:浓睡不消残酒(昨夜在海棠花下喝酒,喝大了。早晨醒来,酒还没醒。李清照很能喝酒,能喝到找不着北:争渡,争渡,沉醉不知归路。);有对话:(问)试问卷帘人,(答)却道海棠依旧。;有纠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正是利用语言的艺术,把一幅动静结合生动的閨妇惜春图展现在读者面前。绿肥红瘦也成了千古名句,成了成语。由此可见,学会化用前人诗句,多么重要,另外,诗人也要会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李清照也喝到回不了家。刘禹锡,白居易相逢喝酒,喝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