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你觉得如何过春节能让年味更足

时间:2024-04-20 13:11:16 浏览量:70695

    好在一起好有年味

    你觉得如何过春节能让年味更足?

    真没有年味,特别我家平常十几口人,封建传下来闺女要回婆家,我老公值班我自己在家,昨天我和弟弟两个妹妹说,最好时候穷点可挺幸福我们四个在爸妈身边,我想想就想哭,别看我六十六岁我真的想去世十二年的妈妈了,我想I上我坟上哭一场。

    中国哪些城市年味比较足?

    西安年最中国……

    大家觉得,南方年味浓?还是北方年味浓?

    我觉得还是北方年味浓的 因为我是北方人在南方生活了几年了!

    有什么年味足适合过春节的地方?

    家!有最真实的祝福。家!有最充足的年味。不知道除了家之外的年,哪儿还有最值得体验的味道。

    都忙了一年了,回家陪陪老人,走走亲,访访友,重温一下故里乡俗,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是这样想的。当然,久居城里的市民,他们可能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喜欢举家出去旅游,以这种方式庆祝新年,无可厚非,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很好。虽然我们一家在距离老家千里之外的城市生活了十几年,但还是感觉回家的感觉真好,家里的年味儿最足。

    回农村老家,陪一陪长辈和老人,拜访一下有恩于你的师长或挚友,领孩子祭祀一下祖先,让他们浸润家风的传承。作为在外打拼的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身心调整,感受一下故乡的温暖。过年,意义非凡,回家,满满的年味儿值得拥有!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东山谷子,谢谢!(图片选自网上,如侵立删)

    有人说农村比城市的年味足,对此你怎么看?如何让年味更浓?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农村老家过年非常热闹。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农村的生活习惯太了解了。临近过年的时候。很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人,都陆陆续续回到自己家乡。自己老家是比较有年味的!因为都是生长在农村。在老家农村,亲戚朋友比较多。家家户户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包饺子。每家每户挂灯笼贴对联。年初一,家家户户开始拜年。亲朋好友上门拜年。所以在城里上班的人都想回老家过年。比较热闹一些。

    山西晋城春节年味足吗?值得去吗?

    晋城市是一个四季比较分明的北方城市。这里乡土情浓厚,很有地方特色。这里不仅有古代建筑古镇古堡,还有自然风景,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王莽岭等等,都非常有名。地方特色小吃,更是榜上有名。尤其是春节,更是年味十足。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留下了打铁花,观花灯,十大碗传统的习俗。年的味道被酝酿得更加浓厚,晋城人民也感受着快乐祥和的氛围。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挂灯笼、迎财神等活动和习俗,无一不展现特有的浓浓年味,让我们一起感受“太行名珠”的年味儿!

    春节假期,晋城各景区景点人气火爆,精彩活动火热登场。到处都是人人人人,热闹非凡!

    小时候过年的年味为什么更足?

    现在根的概念越来越薄弱,人们自我意识强化,法律和社会习俗也更偏向于精神层面,所以人性主导下个人化状态会愈加明显。

    年味逐渐淡化,有什么好办法?

    年味的浓淡和物质条件没有任何关系的,关键是人的味道,没有人情味的年,当然不会有年味,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你觉得现在还有年味吗?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你觉得現在过年还有年味可言吗?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视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几千年来,各家各户已进入腊月十五,就开始了忙年备年货,打扫卫生,买新衣服。各大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千里之外的人也为了与家人的团聚而赶回家过年。

    过年期间那更是一派,辞旧迎新热闹欢乐的气氛,家家户户帖对联,挂红灯笼,鞭炮齐鸣声声不断。一家人过大年吃团圆饭,说古道今及家常话,亲热无比。老人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

    初一大拜年,给家中与家族的长辈,以及朋友、临居相互拜年问好,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玩狮子、跑龙套、舞蹈的更是吸引引了男女老少的围观。过年的气氛是多么样的浓。现在已成为回忆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没有年味了呢?个人认为:

    《一》时代在前进生活水评在提高

    在过去,由于经济生活比较贫困,一年来节余的钱,大部分集中在春节时花,不管是好吃的,新衣服,平常是没有的。优期是文艺表演节目,除了重大节日根本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的今天就不同了。吃的用的穿的,样样都有。想吃什么穿什么,随时都能享受。

    在文艺方面,由于科技的发达,网络的普及,电视、电脑、手机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精神所求,又有谁还在乎过去那种习俗呢?在我们地区,初一大拜年还是比较盛行的。但也没有那么亲近与浓厚的感情了。也流于了一种形式。現在的走亲访友就更简单了。过去是背着馒头步行走亲访友,吃个饭,交流感情。現在是开着汽车,一天就走完。成了放下礼物就走,应付公事的形式。那里还有什么交流与感情。越来越多人对春节淡化了,感觉没什么意思了。

    这都是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新的东西必然取代旧的东西。

    《二》客观原因所造成

    就拿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来说,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辞旧迎新,他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还能给人带来一种兴奋欢乐感。

    目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与空气污染,还一个青山绿水白云,为子孙后代造褔。有很多地区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也会降低春节的气氛,无声无响,各自在家玩手机看电视。和平常一样,什么年味也没有了。

    总之,年味越来淡是必然趋势,春节还是那个春节。旧的习俗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春节过法将不断诞生,跟上时代与形势,也就见怪不怪了!

    你觉得今年的年味怎样?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

    一,我家乡,是四川,今年的年味很浓,有那些方面如下!

    1.正月初一,家乡放烟花,好美,大城市不能放。

    2,过新年,正月初二,哥,姐,姐夫,叔叔,姨一家人吃火锅,自己做的哈,挺热闹,做了几大桌!

    3.,初三,家乡举办狮子龙灯大会。人山人海。狮子龙灯耍的很好很好。漂亮极了。

    4.一家人去了南宝山旅游区看风景游玩,父母岁数大了,好不容易过年带他们走走散散心看风景!

    5,正月初五,家乡举办了拔河比赛。,还有奖品啦!踢毽子。打羽毛球。摘水果比赛。

    6,太多太多了,年味还是比较浓的,不好的农村里面有很多打麻将的坏风气!

    7,我就说这么多了,谢谢!

    在农村年关将近,为什么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年味越来越淡?

    过年有没有年味,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很大关系。

    你想想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和娱乐设施是什么样的?那时人们天天吃的是粗茶淡饭,缺盐少油的。一年四季除了过年那几天能吃点鸡鱼肉蛋,饺子白面馍馍或大米饭。平常几乎吃不上。你想想过年能吃到好吃的。人能不盼着过年,能没年味?

    再说穿的,那时一年四季只有到过年时,父母才想法设法给孩子们扯上几尺布,条件好的户做一身新衣服。条件差的户只给孩子做一件上衣。孩子们就高兴的没法说,能没有年味吗?

    再说说娱乐的事,那时条件好的户,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要说玩具更没有的事,只有自制的,木枪或泥枪、木剑、木陀螺等等。现在五花八门玩具应有具有。

    总而言之不像今天,天天吃的过年饭,天天穿着过年衣,天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要么跳广场舞,要么唱歌等等。过年于不过年没什么两样。所以过年没有年味很正常。

    怎么样过年才有年味?

    谢邀回答!

    过年过年盼团圆,

    见面问声过年好,

    个个笑口乐开颜,

    喜庆欢乐中国年,

    儿女老少笑眯眼,

    福禄寿喜吉祥到,

    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华传统永记牢。

    年味该如何理解?

    已过了五十几个新年了,其中16个新年,小时候在农村过的,4个年在部队度过,其余就在现在的住地宣城市度过。从我的记忆中,春节应喜庆热闹,有民俗的东西,过大年少不了,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吃团圆饭、拜长辈年、舞龙灯、看社火、唱大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才有年的味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记得小时侯在农村过年,虽然经济匮乏,但年过得有滋有味。家中兄弟姊妹多,虽不能件件换新衣,总能穿一套新棉布衣裳。压岁钱虽不多只有一、二毛,可过年拜年的劲头十足;深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看马灯……口袋里装着小鞭炮,带上一支烟,点着就往人群里扔,十分快乐。

    记得在部队过春节,虽然有使命在身,可战友们在一起聚餐,参加扑克牌、蓝球、歌咏比赛,那个鼓掌呐喊、拉歌的场面十分火爆,战友之间拿出父母寄来的土特产,分享家乡的美味,虽年味淡了一点,可心中留着份怀念!

    工作后在单位上班也过了近十个集体年,那就是腊月廿九发年终奖时,全厂会餐过团拜年,也有深刻的记忆,可惜后来,工厂被破产了,于是乎我们失业了,这年过的怪可怜的;再没有昔日的风景。

    再后来这十来年,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几乎都在忙乎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担子越来越重,一年忙到头很少有空闲时间了。经济发展了,贫富差距拉大了,人情随之也淡薄了,加上城市的高楼隔开了邻里之间相识,加上政府为了环保和安全,连传统烟花爆竹也禁放了,于是乎这年味也打折了;就是回乡下老家去拜年,也不象小时候那么热闹了;因为大家都很忙,几天假期一到,又要奔波到全国各地去打工挣钱了,再也看不到舞狮队、龙灯、马灯的表演了,这年味也淡了很多。

    总之年是年年过,越过越幸福!

    怎样过春节才能更有年味?

    怎样过春节也找不到小时候的乐趣了。那时候虽然说条件差生活艰苦,可欢乐无穷。

    天南海北过大年:如何寻找农村的年味?

    谢谢邀请!

    中国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过春节的传统天南海北不一样,我生长在东北农村,小时候老盼着过年,觉得能吃上好东西,还觉得有意思!好玩的东西太多了。

    最好玩的是除夕夜里大拜年!

    除夕之夜,吃完饺子,提着爸爸给做的灯笼,满屯子乱窜,人很多见面都打招呼,大人孩子都喜气洋洋!这个时候最开心了,觉得好玩!孩子们比灯笼谁的亮,谁的好看。互相追逐着嬉笑着。到了半夜,大人们都出来了,走在路上老远就问过年好!本家的都到长辈家拜年,还要给长辈磕头,小孩子们有点困了,可是跟着大人们去拜年很开心忘记困了。

    到河里滚冰滑冰车。

    大年初一到河里滚冰,就是在晶莹剔透的冰上,滚一下,祈求来年行大运,图个好彩头!然后滑冰比赛,冰车和冰板都是做的。在木板上压上粗铁丝,一滑呲溜呲溜的好玩极了!有时候也会摔倒卡个大马趴!

    抓子,打沙包。

    正月玩的最多就是在炕上几个人一起玩抓子,是猪的膝盖骨,或者羊的膝盖骨,最好是羊的又小又好看。四个为一幅,有四个面,向上扔沙包,手马上抓起接住沙包然后再继续!

    玩腻了就到院子里打沙包,几个人一组,三个人开打。中间挨打的是对手帮的人,沙包接住计一分,沙包没接住出局。玩的又开心又累需要跑来跑去!直到满头大汗,累的气喘吁吁,才结束!

    这是过年玩的,吃的就更多了!杀猪、跑油、磨豆腐、碾年糕等都是准备过年吃的。想想小时候年味真足啊!

    我时常怀念小时候过年!

    没有鞭炮的春节,有年味吗?

    对于过年的第一感觉就应该是鞭炮爆竹声,没有这个声音感觉根本就不是过年的味

    春节怎么样才有年味?有没有更有意义的过法?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且,景由心生。春节在你熟悉的地方就没有年味,在你不熟悉的地方就很有年味。这跟要旅游出行的人的体验感觉和期望的实质差不多:旅游就是你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心情好了,心情放松了,就处处好玩,就过年觉得很有年味,很有意义。

    因此,很简单,过年要过得有年味,就去游游,带着家人一块出行,最好是自驾游,事先做好游行攻略,挑那些不太热门不会人满为患的地方去,挑那些保存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风俗遗存较多的地方去,看看外地的美食、美景,了解一下外地的风情和历史源流,就会有意外的发现。

    我知了哥是粤西人,近几年,无论是元旦短假期还是春节长假,过年过节,只要能安排得出时间,新历年和旧历年过年都与家人或亲戚一起,一起自驾外出旅游。其中,去过福建泉州,广东珠海、顺德,广西东兴、靖西、富川、祈城,湖南永州和贵州肇庆等地方旅游过节。

    (我今年新年在顺德找网红美食店)

    旅游,只要用心,事前做足相关资料了解准备,对当地的人文、风俗、历史和美景、美食有一些资料上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带着有目的的观察去看,总会有满意的新体验,甚至有不少意外新发现和新惊喜。

    比如,今年的春节,我就带着考察两广龙母文化和唱山歌文化的源流的目的,从广州的龙母庙看起,一直沿着珠江流域的西江一直向上,到梧州、武鸣、忻城等一路看,看到忻城等地在新年仍存在着民间的自发相约唱山歌风俗,非常难得,我录了一些视频,拍了一些图片,写了一些文章,在今日头条等发了出来,吸引了一些人来看,觉得这样过年,既看了外地过年的独特风景,又体验了外地过年独特风情,吃了外地过年的美食,非常难得,过节过得很有意义,感觉非常好,觉得总有年味足的地方可以去看。

    世界这么大,我们一定要去看看。年味处处有,我们一定要去看看。

    时常听到周围的朋友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你印象里的年味是怎样的?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现在是天天过年,每天大鱼大肉,新衣服不期待了,压岁年不期待了,因为孩子的兜也鼓了。每天都是年,年过腻了,所从味也就淡了。我印象里的年味,是父亲买回来的一挂鞭,几斤肉,一包糖块,和几斤花生,还有母亲赶制的新衣,和一年人围在一起,能吃上肉和满桌子菜美味的开心,和能吃到饺子里钱币的欢欣,能早晨去长辈家里拜年得到压岁的喜奔,还有每个街里巷里欢乐的人群,每个人在鞭炮声中的欢声笑语……现在年又近了,我们还能乐起来吗?

    现在过年还有多少年味?

    过去的年味是朱洪武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人少、钱少、粮食少、衣服少、酒少、鸡鱼肉蛋少,人在苦难中感觉的香味。

    现在过年是酒足饭饱,品尝不出什么是最好了。现在人多、钱多、粮食多、衣服多、酒多、鸡鱼肉蛋多、车多、手机多,人在百花丛,不知哪朵鲜?

    为何有人说这些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我也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过年是放假轻松的事,我感觉过年更累,走亲访友,招待客人,很累!!!!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就是撕对联,放鞭炮,但现在想起来年味特足,现在过年年味怎么找?

    过去过年轰轰烈烈年味特别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高兴得不得了。那时正月十五玩龙灯太精彩了!烟花爆竹锣鼓喧天真是太感人。现在过年就像平常一样,什么年味都没有,除了鸡肉鱼蛋就是鸡肉鱼蛋。什么烟花爆竹都不能放,这像过什么年简值就和平常一样。

    怎么才能享受到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呢?

    谢悟空!

    过去的浓浓年味确实让人怀旧,哪时候的穷苦日子到处都是穷,只要不断顿的就算是富人家了,虽然很穷,人人爱人,砸锅卖铁都要办一个喜年的生活,一大家人卖上几斤大肉,三十晚上,全家大小都围着父母吃一顿香饭,真是多么幸福的一个隹节啊,哪吋候我们还很小,天天盼望着过大年,就能吃一顿饱香餐,父母常说,平时要节俭,不应穷三天,意思是说,人家都想法过好年,我怎能可怜孩子呢,随然将就的年,确是感动心沸的亲情关系,忘不了的父母恩慧,哪吋节的,舅舅姑姑家的亲人你来我往的拜年,都是不论多少拿上可口的食物当礼品,就是我们当小孩的宝贵食物,当亲戚的来到咱家父母尽力而为的给做一顿好吃的,亲亲们吃的很少,留下叫我们吃,边说边流泪,鼓厉我们要听大人的话,好好读书,长大了有夲事了,要给父母报恩,改变穷困家庭等等嘱咐,这些情感如今难忘,我想最难找回的是以前的哪种关爱人的亲情味,而不是其它的浓味,至于集体办活过年的哪种场面也是让人欢兴的事,每村都有龙灯,耍狮子,社伙高台和高腿子,华丽多彩,罗鼓喧天,热闹劲儿说不完,想早找回这个浓味,己经只能是在回忆里去找,现在是没有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一人难述,也就不必再堤了。

    祝大家新年大吉大利,幸福美满!

    敬请关注,诚信互粉!

    现在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你记忆中的年味是怎样呢?

    现在老问年味真有点别扭,还没有到过年都已经厌倦了。就说今天的事吧!一个女人过三十六岁的生日,朋友请了二十多桌,都是在大酒店里,边吃边听歌曲,还请的是唱歌专业人。过个生日,花了五万多块钱。每个人都有红包,我认为,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什么年不年味的都差不多。只有小孩子每天希望过年!

    生于不同年代的你,童年的年味是怎样的还记得吗?

    我们童年的时候,年味很浓。

    我的童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虽然食物不怎么丰富,文化生活也比较少,但年味却是浓浓的,让我至今不忘。

    打麻糍,俵麻糍。

    到了腊二十七、八,家家户户便开始打麻糍了。

    把蒸熟的柳条糯倒入水石碓中,用碓脑(长柄大木杵)舂烂,然后用油脚(菜子油残渣)搽于手掌,抓一大把麻糍捏在左手掌。然后,左手捏,右手接,一接便圆圆的一小坨,谓之"接麻糍"。这"接麻糍"醮糖水,特好吃。

    然后用海碗盛着,分送给未打麻糍的左邻右舍及亲族分享。待到正月初一这"接麻糍"干了,可从竹床、门板或竹席上揭下走亲戚了。

    本世纪前后,这东西特受城里亲戚欢迎,可惜现在没有谁打麻糍了。

    放年猪,俵衁,吃打猪饭。

    过年杀猪不叫杀,叫放,这是一种避讳的说法。

    放猪的屠夫叫纯泰,一个油桶烂脚(脉管炎)老汉。纯泰放猪手法纯熟,几乎都是一刀毙猪命。在年猪哼哼时,主人都要燃放鞭炮给它送行。长凳下主人早已准备好了一个大木盆盛猪血,我们土话叫"衁"。年猪开边后,纯泰便在肉砧上剁下一刀槽头肉。这时,主人家拿着这刀槽头肉、猪衁、猪大肠、猪肝等猪下水去厨房准备打猪饭去了。

    主人家把猪衁弄熟,槽头肉裁成大片炒熟后。依然海碗盛着,在猪衁上铺几片大槽头肉分俵给邻里。中午,打猪饭舞(弄)好了,屠夫以及那些帮忙的人、亲族们便扯开八仙桌大吃海喝了…

    现在,村民都不养猪了,放年猪、俵猪衁、吃打猪饭已成了甜蜜而美好的回忆了。

    关门爆竹,开门爆竹,捡爆竹。

    老家年俗中特别注重辞旧迎新。大年三十这天晚上子时左右要打关门爆竹,预示着一年胜利结束。在大年初一辰时要打开门爆竹,以迎接新岁的到来。

    男孩子喜欢捡爆竹。只要听到爆竹响就脚底下发痒,他们都特别希望父母晚点打关门爆竹,早点打开门爆竹。这打爆竹与捡爆竹都有点讲究,因为小孩子口无遮拦,大人们都怕孩子大年初一乱说话。于是有的人家会掐下一小段扔给捡爆竹的孩子,让他们在门口大喊"已块蛮多(这里很多)",博个好彩头。孩子也刁,一般会不顾危险用脚去踩,总盼着能捡到顶脚(大鞭炮)。

    好在如今乡下还允许放鞭炮,但没什么孩子去捡爆竹了,因为现在孩子金贵,家长不让捡了。

    看乡戏,追乡戏。

    那时候的文化宣传好象比现在活跃。

    我印象中,那时大队有剧团,叫"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过年的时候,会到各个自然村去演出。他们唱的是采茶戏,演的剧目有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以及地方小戏《小保管上任》等。

    特别难忘的是,小时候大姨村里演戏了,会派表弟他们来接我们几兄弟去看戏。那霸位子、掀幕布、爬戏台、学唱腔、演扮象让我们兴奋不已,弄得我至今还会时不时哼上几句采戏调。

    只可惜,现在的乡村剧团很少见了,乡戏也在村民的年节中消失了。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