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填词是不是一定要按照词谱,有个别字不合平仄可以吗

时间:2024-03-29 19:41:19 浏览量:59777

    如梦令填词有平仄要求吗

    填词是不是一定要按照词谱,有个别字不合平仄可以吗?

    我认为填词不完全遵守平仄是可以的。本人对诗词知之甚少,但不防碍谈谈自己的观点。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弹唱的娱乐形式,对平仄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现在诗词的娱乐功能基本没有了,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形式与之相适应的平仄格律也可以放松,现在许多歌词唱词就很自由。当然,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有规矩的,不然也就不称为其诗词了。诗和词是不可完全分开的,也要与时俱进,比如诗有古诗、近体诗、打油诗、现代诗等等,那么词可不可以有打油词、现代词呢?现在网上也有不按平仄格律要求填的词,其中也不乏押韵而且意境好的作品,这可能就是打油词或现代词的皱形吧。总之,发展变化是世界永恒的主题,诗词也一样,遵格守律是继承发扬祖国文化传统值得肯定,不那么遵格守律也是可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一孔之见,望指正。

    写诗词一定要遵循平仄规律吗?

    答:经调研—— 现代人喜欢有感而发的诗歌,太讲究反而远离读者。

    1、2014年带“青少辅导员”去浙江大学学习,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海归教授让我们学习“接联”,大家不敢,于是教授鼓励我们:“尽量有感而发、运用近反义词、量词对应量词、基本押韵即可。”

    2、训练了一周,抽样调查所得 —— 青少年偏爱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自由诗、打油诗等等。

    3、现代诗歌需要突出 “现代” 即:新潮、酷炫、时尚、独特。

    4、现代人欣赏诗歌求个“爽” 无关格式和韵律,只要 “好玩”。

    5、写现代诗首先要了解 “市场信息” “热门动态”“推颂渠道” “读者口味” “视觉效果”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6、雅俗共赏、推陈出新、中西合并、大锅混搭、土洋结合、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另类演绎,只有深得人心才会赢得大家青睐有加!

    7、转变观念赢得市场,与时俱进迅速增粉,如果还停滞不前、刻舟求剑、墨守陈规、一成不变,那么只能走向萧条。

    8、例:自由诗

    (一)

    秋风徐徐起,天气渐渐凉。

    日子慢慢过,身体好好护。

    (二)

    一丛青青薄荷,萋萋生在水边。

    大河荡荡东去,轻轻秋风吹过。

    按《平水韵》作格律诗,遇到韵书中没有的字,但合平仄,可用吗?

    可用。读来分平仄,细思作安排。

    写诗填词都需要平仄韵律,你觉得哪个比较难?

    说难都难,因为古人把各类题材基本写绝了,而现代人爱好过于宽泛,若想靠写诗填词谋生,那自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说不难也不难,因为咱们只把写诗填词当作一种爱好,偶尔抒发一下情感,写得不那么合乎格律也不是啥大事儿,只要不是每次看到美景都说 :我靠,真尼玛好看!

    写诗必须遵循平仄声调吗?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我个人一向反对律诗的平仄,但不反对韵律。平仄可有可无,韵律必须遵循。

    律诗是古文化,严格的律诗规则是古律诗的特色。可当今能有几人真正懂律诗?

    殊不见,现在某些律诗大咖写出的律诗简直就是不熟的柿子,生涩难懂,味同嚼蜡,如读天书,你说这样的律诗,即便平仄有序,韵格规整,读者不买账:不懂,不看,不学,不写。只有作者自己在哪里孤芳自赏,自鸣得意,你们说,这等律诗虽“好”何益?

    由于考虑律诗的平仄,势必在遣词造句上刹费苦心,搜肠刮肚的找字凑诗。这样一来,作出的诗已然没有了原来的意境,只有平仄在这里装门面了。

    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老祖宗的裹脚布,不是美手帕。

    毛泽东主席的七律诗,就非常的通俗易懂。按毛主席本人的话说,他不赞成年轻人写律诗,而且还谦虚的说,他对自己的律诗,没有一首是满意的!这足以证明律诗的难写程度。

    我的看法是,不要死抠平仄,只要押韵,朗朗上口,吸引读者,有人欣赏和叫好就是好律诗,不必拘泥于平平仄仄,格律韵脚!

    古人填词,每一字都要遵守词牌格律么?

    这个问答,提的非常好。对于要不要遵守词牌格律,笔者先从“词”的由来淡起。词以其特有的音乐美、多变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子以及所抒发的深挚的感情,在文学史上,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裁。“词”始于南梁成于唐代,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原本是“倚声之体”,即“依曲拍为句”。当初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参差的曲词来演唱,而赖以谋生。为了能够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和错综变化的优美韵律,艺人们便把平、仄音韵区分开来交替应用。并把一些优美动听,比较受欢迎的曲目记录下来,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还给它们起了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从此也就产生了“词谱”。据《旧唐书》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便是早期的“词”。盛唐时代文人参与了“词体”的创作,其所写的“词”基本上都是整齐的五言、七言形式,个别为长短句。唐代的词律,兼有乐律与文字声律两方面的因素。在宋代苏轼、柳永等人至力于词体的变革,使词与音乐渐步分离。形成了独立存在的文体,从而确立了词在文学上的地位。当初诗友之间填词相赠,大多类似于步韵、酬和或者切磋探讨。所以能够认真地按谱填写,其一:表示对原创的尊重,其二:是展示自己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要莫不写,要莫就尊守词谱的规则。如果出律唯恐诗友所不屑,或在坊间成为笑柄。后来就约定俗成的逐渐演化为人人遵守的填写规范。至清代康熙年间由纪晓岚等人整理编辑了《御定词谱》四十卷,就成了固定的标准。从唐到宋再到清,凡标有“词牌”名称的作品其平仄格律都要按《词谱》填写,其中的规则也是必须尊守的。但从词发展过程来看,其格律是可以变的。鲁迅先生说的好:“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词从产生到成熟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当时能被运用的曲调范围非常狭窄,仅有十几个曲调,后来词牌数量增长的非常快。至今已有一千多种词牌,再加上其中的变体数量就更多。其后不断涌现出的新词牌,就不存在遵守与不遵守的问题。历代都有许多通晓音律的人做自度词,近代人的自度词牌也有很多,尤其是现在 “百花齐放”,创作是自由的,你可以自度词牌、自命名称,自设平仄格式、自制词谱。你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简单地标记为诗、词或感怀等等,或者什么都不标也可以,这些都不存在尊守与不尊守的问题。香港诗词学会蔡丽双博士以多年的创作感悟,自创出“清丽双臻”新词牌、并制定了词谱,非常适合朗诵、吟咏及谱曲演唱。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此词牌,双调,70个字,上下两阙各三平韵,三五七字句,长短兼并,双句押韵。婉约、豪放皆宜。“清丽双臻”词谱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笔者不才试填两首。请多多指正。

    清丽双臻·秋雨

    执伞游离岛,潇潇不歇意绵长。亭外芭蕉听滴水,依偎叶下不知凉。翠羽冷凝窥,香腮暖臂膀。

    云尽去,鸟齐翔。只有闲鸥相伴伫,未班汽笛入回肠。急客登临追极目,梧桐落处有鸳鸯。

    清丽双臻·甲午轮回

    万里连天涌,千年百战拓南洋。三保大舟探沸海,八方强虏据琼疆。甲午又轮回,消长拭目望。

    追败鬼,祭天狼。霍霍倭刀今又闪,重操故伎扩军狂。逝水流光难复返,劝君向善少嚣张。

    作诗词格律平仄很重要吗?你怎么看?

    诗词格律自古代传下来有它特定的韵律美、回旋美,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探索的经验,诗词有律绝跟古绝,古绝可以不按照格律,但是律绝的平仄是很严格的,就像填一首词牌,平仄都是有其特定格式的。

    而诗友所说的某些唐诗宋词在外面现代人看来不合格律,那是因为现代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分为“平上去入”,读音发展到现在为“平仄”,平为平,“上去入”大部分归入了仄声,读音的改变,是地域文化的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写诗的话有两种格式,可分为《中华新韵》现代读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而是古代是《平水韵》分为“平上去入”,如果我们现代人按照《平水韵》的韵母表去检查古人的诗是否合韵律就会发现它基本上是合律的,平水韵存在的原因一部分是诗从以前传下来的一部分诗人习惯了用平水韵方法创作,无法断绝此方法,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更好的辨别古人写诗的格律是否正确以及更好的学习鉴赏古人的诗,而不至于否定古人的诗作。两种不一定掌握,但很有必要需要了解。另外扩展一点,填词的话也是分为两种《新韵》与《词林正韵》,两者切忌不可混淆。

    有些时候我们读古人的散文不能怪古人的“通假字”,现代有一种误解说是文言文“通假字”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是古人的错别字,这种看法就大错特错了。汉字从古代演变到现代才逐渐完善的,古代的字是很少的,往往一个同音的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因为朝代的演变,那时候也不像现代通讯如此发达,有什么错误会快速的传达,有一定的时间误差的,所以古代有时候古人都不一定某些字的真正含义,所以用“同义字”代替,另外古代的字是同音不同意的,一个字可代表好几种意思,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眸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的下阕第一句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明明是写一个女孩子姿态的,那为什么用“他”来表示呢,是不是古人真的错了呢,不是这样的,古代中的“他”包含了男他以及女他以及一切事物的代表,所以他代表她是合理的。

    其实格律诗友所说的限制等等,其实没有诗友所说的那么多条条框框,格律并不是死的,就算格律用错了,但可以用“拗救”的方式就行纠正,大家所说格律限制太多是因为不了解诗词领域的创作,如果真正对诗词领域有一定系统的初步的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限制,差不多就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就像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一样,平常稍微注意一下便可避免,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多么难,有太多的限制,诗词创作格律还是很灵活的,前提得有一定的基础,对诗词领域的整体的了解,了解它的规则。

    如果有朋友想要较为合理且系统的学习诗词创作的话建议去买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上面较为简单系统的介绍了诗词的演变以及创作。最后,祝大家诗路有成!

    平仄规律是哪里来的,最早格式是谁定义的,非得遵循吗?不能自己创造平仄格式吗?

    第一、我书读得少、不懂对联平仄。

    第二、每一年春节、街上路边摊买春联、无须懂对联的平仄。

    第三、网络上的对联、感觉只是上下句、你出一句、我对一句、好玩。知不知道平仄仄平都可以玩。

    第四、真正的对联是一门学问、很高深、很精妙。主要用于重要场所、比喻宴会大厅、殿堂庙宇、宾馆酒楼、等等。

    总的一句话、上网图的是开心、因为网络上网友的学历文化天差地远、所以、网络上的对联只能是各自玩开心。学历高注重格式意景、学历低的图个乐、大家开心就好。学无止境、大家别笑来笑去就好。

    (趣味搞笑对联图片、只图乐一乐)

    写诗词时遇到平仄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原则上不可以,近体诗要求更严格。特别是韵脚必须合韵,句中平仄不和律也就是说拗了的时候可以补救

    写律诗一定得转承起合吗?

    题目中,正确的说法应是起承转合,是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构章方法。是经历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总结而成,是诗人创作的共同体验。其依的是事物发展规律和一般的成诗顺序,也可以说是依诗人情感的自然律动和事情发展的内在逻辑成篇。

    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依此方式构章而成。 律诗属于格律诗中的一种形式,起承转合也是其构章的基本方法,并且大部分作品都是法度分明,简述如下: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1、起,即诗文的起篇。在任何一种文体中都是客观存在,能讨论的只有如何起。而律诗的起法则不拘一格,较常用的有明起、暗起、兴起、引起、反起、陪起等。

    2、承,即承接。紧承起句的意象、脉络作进一步的补述或拓展,写景、抒情、引事均无不可。但须与起句意象、逻辑关联。

    3、转,即转折。借助起、承的铺垫,转出新的意趣,也带出作者的观点,增强律诗的厚度,扩展诗的容量。拓转往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4、合,即合笔、结束。综合全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故律诗中合往往要提气,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二、律诗的起承转合方法

    律诗的构章方法主要有两种:

    1、按律诗的四联依次作起承转合,即首联作起,颔联作承,颈联作转,尾联作结。(见例一)

    2、以律诗的首联第一句作起,第二句为承。以尾联的第一句作转,第二句为合。中间两联则作为主题的展开,如《吟法玄微》所述:“中两联衬贴题目,如经义之大讲。”(见例二)

    三、写律诗一定要起承转合吗?

    律诗构章宜似山之起伏,不宜平直。故谋篇布局是诗词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承转合则为布局的基本法则,如何开篇,如何承转,如何结句,如何关联,如何照应,都是需要考虑的事项。因此,历代诗人大都会在起承转合的框架下寻求变化,第二点所述之方法也并非定式。

    而说到写律诗是否一定要依起承转合构章,首先起、承、合是必须的,否则就不能成篇。而转则在过往的作品中存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设转句,二是一转再转,但均并非常态 。

    如上所述,起承转合是律诗创作的基本构章方法,有人说,今人创作不应拘泥于法,这我赞成。但不拘泥于法的前题还是有法,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得好: “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馀,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若并而废之,亦奚以律为哉? ”

    写诗词必须依照格律吗?不合律但押韵行吗?

    过为错,守那么多规距,能留下一首诗给后人吗?

    作诗词非要合律吗?为什么?

    世间花开千百态,

    竟放争艳展抒怀。

    桃花杏花竟争春,

    百花绚彩应季待。

    花绽一季吐芬芳,

    人生短暂悦色彩。

    随波逐流少情趣,

    千姿百媚抒情怀。

    二,

    鹊踏枝

    学海无涯远深长。舞墨酣畅,和词曲添香。诗词激韵灵感荡,墨沁景物增识广。

    只争朝夕春秋梦。黄昏夕阳,方格咏和唱。探索无止难寻岸,笔耕韵律吟芬芳。

    (腹有诗书气自华,悟性自生韵律唱。)

    古人写诗词考虑平仄吗?

    据我所知,古代分几个阶段,最早并没有刻意考虑平仄。比如早先著名的《诗经》,在平仄上就不讲究。那时候的诗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诗歌作者的主体,也是劳动人民。

    到了唐宋时期,才严格起来。作者也从劳动人民,转为文人、士大夫。

    唐诗主要分律师、绝句,也有长篇叙事诗,大多比较讲究格律。

    词,主要繁荣于宋代。宋词,分长短调。最早是写出来作为歌词唱的。就是一个词牌,可以有上下阙,也可以只有一段,字数、平仄上是规定的。同时,也有很长的词。至于词牌名,原来没有几个,后来,有的词人觉得现有的词牌,并不能抒发自己的情怀,便开始自创词牌名。因此,词牌名越来越多。现在,没有人说清楚,词牌名究竟有多少个。

    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古人好的,优良的东西,应该好好继承,在继承基础上,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文学样式,它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撇开内容,一味讲究诗词格律,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泥坑。

    在内容和形式发生冲突时,还是应以内容为主。

    当有一首诗,意境很好,但不合平仄格律,改了以后就没有原先的意境了该怎么办?

    习武之人都知道,武功最高的招式是无招胜有招。您练习的招式越多就越容易把自己也搞糊涂了,是出脚好还是出拳好了,还有躲闪的招式这么多,用那一招了。胜败在一瞬间,等您考虑好了用那一招去应付,您已经给别人打倒了!

    招式在于精不在于多,诗词也同理,不管您是写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要往精处走,这才是必胜的法宝。

    平仄格律也是一种武功招式,熟悉和练习一定没有错,错的只在于您把平仄格律当成致胜的唯一招式,从而束缚了您的手脚,别人明明打您的脸了,按照格律您要脸向前倾,这会让您输还是赢了,自己去想下吧!

    现代诗不学任何招式,乱打一通能打赢别人吗?答案肯定也是输的一塌糊涂。学习一定平仄格律的知识这好像是练习蹲马步,一定有他的用处,练好马步不管您去写现代诗还是古诗的作者,一定比什么基础都没有的白丁强很多很多。

    学习平仄格律又不拘泥于平仄格律,这才是诗歌能够继续向前发展的根本,诗歌一定是以意境为先,平仄格律为附,格律再好没有内涵一定被读者抛弃,反之亦然,意境再好,遣词造句生搬硬套,没有章法,读者看不懂,又那来的读者了!!!

    学习格律诗的看不起写现代诗的……觉得粗浅。当然写现代诗也看不上写格律诗的……因为难懂。所有至今诗歌发展基本上止步不前。文人和各门派相互鄙视,这是中国国粹诗歌发展的最大阻力,如何让这二个门派去融会贯通,留待大家去思考?

    朝气蓬勃的歌唱事业早已指明了诗歌发展的方向了,唱大戏发展至今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没有那个歌星看不起唱大戏唱京剧的,他们对待唱大戏京剧演员的态度更多是尊重,虽然歌星都比唱大戏的有钱。唱京剧的去卡拉Ok也会去唱下流行音乐,互相尊重互相促进这才让音乐流行了起来。

    而诗歌作者了,文人相轻的德性表现的真是淋漓尽致,一个初学者发表一首诗歌,往往被一些自认学者的诗人教授骂得狗血淋头,这也叫诗,以此来抬高和显示自己的水平。心理素质弱的基本上就打消了再去写诗的念头,可您不想想,谁不是一步一步成长的,您现在会写几句诗词也是从狗屁不通的过程走过来了。

    意境好平仄格律不对的诗词需要如何去处理了,我给您一个答案:坚持走自己认为对的创作道路,才有可能笑傲江湖!!!

    @男人本色与诗共舞

    学诗词写作时,一定要先写诗再填词吗?

    问题:学诗词写作时,一定要先写诗再填词吗?

    读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里面提到填词之前先要学会写诗,尤其要掌握绝句和律诗的格式、音韵等,因为词在诗的基础上更为复杂,变化更为多样。是否先学会写诗是填词的一个必备步骤呢?

    假如没有先练习诗的写作,在填词时会不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还是两者融会贯通,可以推此即彼?有没有可能先填词再作诗?


    前言

    老街自己也一直建议先学诗后填词,不过这个“诗”是指格律诗。如果哪个“诗人”连格律诗都不会作,就要去填词,那他拿出来的“作品”一定不是诗词“词”。

    这也是龙榆生先生为什么说必须先学诗后学词的理由。

    为什么要“须先学诗后学词”呢?

    一、词,都是符合格律的“诗”

    广义来说,词也是诗的一种。诗有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是格律诗,古体诗不讲究格律。

    诗与词最早都是“歌”,词一开始依照曲谱填写,也依照词来谱曲的情况。后来曲谱遗失,明朝人依照前人作品编撰了词谱。

    词有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特点,即有严格的格律规则,也有古体诗长短不一的句式。简单来说,词可以看作符合格律的古体诗。

    如果不懂格律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的基本规则,是不可能填好一首“词”的,同理,不懂格律的话,也几乎不可能碰巧写对一首格律诗。

    二、词的平仄

    后些词牌,本来就是格律诗,例如《啰唝曲·昨日北风寒》就是一首标准的近体五言绝句: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所有的词都有词谱标注的平仄的要求,如果不学习格律诗的平仄,直接来填词,一定会出律。

    三、对仗

    格律诗的对仗异常严谨,除了近体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外。五七律、排律都有严格的对仗要求。

    1、诗的对仗

    例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仄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词的对仗

    熟悉了格律诗的对仗,就会发现词的对仗要丰富得多,也简单得多。例如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其中有以下对仗得方式:

    1.三句对 :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2.扇面对: 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3.普通对仗: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另一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4.领字对 : 但 月华收练,晨霜……扇面对加领字。凭 征鞍无语,往事千端。有 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5.平仄不拘: 如: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头对中,字对卷。这种平平相对、仄仄相对是律诗中不允许的。又如: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第二、四字平仄一样,而不是相对。

    6.可对可不对:上阕结尾对仗: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下阕不对仗。上阕有扇面对,下阕不是扇面对。不同词人的作品填写同一个词牌时,也常有可对可不对的现象。

    四、押韵

    诗韵窄,词韵宽,唐宋人作词用诗韵,有人甚至严格遵守格律诗得用韵。

    例如吴激的《春从天上来》全词用青韵,不杂庚韵:

    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

    也有很多人填词用诗韵中的邻韵通押 ,后来的词林正韵正是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用韵方式而制定 。

    可以看住填词押韵比作格律诗押韵要简单得多。

    结束语

    掌握了格律诗的平仄、押韵、对仗以后,再学习填词,就会发现依谱填词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这也是最最基本的填词技巧。

    传统的词牌有800多种,词谱有2000多个,想表达什么内容和情感,其实有广泛的选择。

    因此我一向觉得大多数词牌的填写,比五律和七律简单得多。

    @老街味道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