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董其昌《自诰身帖》比起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如何

时间:2024-03-29 13:20:34 浏览量:75658

    颜真卿自身告书高清图下载

    董其昌《自诰身帖》比起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如何?

    董其昌是明朝末期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与米万钟、邢侗、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大书家”,反对馆阁体的工整规范,力矫吴门末流的陋习,使苏、松的书法得以重新振起,对帖学也颇有研究;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书法“颜体”与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那么董其昌的《自诰身帖》比起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如何呢?严谨的评价《自诰身帖》与《自书告身》同为楷书,两者各有千秋,很难作出孰优孰劣,只能说看后人对董其昌与颜真卿二人书法用途、印象都有所不同,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横平竖直,中锋直笔的上下提按中力道凝聚,于点画间充满阳刚正气,结体宽博大度,字字严谨,颇具庙堂之气。然而有趣的是董其昌学习书法还是从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入手的,换句话说,董其昌的笔法有颜真卿笔法的影子,董其昌书法生拙秀雅,融王羲之的秀逸与颜真卿的朴拙,

    有“楮墨空元透性灵”之誉,又有“姿致中出古淡”之评,而且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都取法董其昌,行笔疾驰有序,畅朗娴熟,文雅遒劲,对董其昌的书法大加推崇,乾隆还以董其昌的字为帖,反复揣摩练习,康熙这样评价“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非诸家所能及也”,

    综上所述,清朝帝王对董其昌书法评价如此之高,可见其《自诰身帖》也非同凡响,而颜真卿又有“欧颜柳赵”之美誉,那么他的《自书告身》也绝对不逊色于董其昌的《自诰身帖》,委婉的说董其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董其昌胜过颜真卿,只是时代审美差异而已。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奇古高绝,如何临学此帖笔法?

    耿仁坚此文对颜自书告身帖笔法理解深刻、详尽,推荐给大家,可惜只能发九张图片。

    坊间有很多颜体字教材,大多延续民国以来的刻帖教法,实际教的是碑刻的颜体字,其实最好的教材则是颜真卿的楷书墨迹《自书告身帖》,《自书告身帖》是颜真卿晚年作品,是颜氏一生用笔习性的总结,分析清这一墨迹再回头看其碑刻,自会领略刀下之笔势,写出真正的颜字来。

    书法一事,笔法第一,有笔法乃得结构。弄明白了颜真卿的笔法,唐楷的笔法基本都就弄明白了。

    我们看看颜真卿留在《自书告身帖》中的楷法真谛。

    一、关于“点”的相关信息。

    点是颜楷中的最基本元素,点画弄明白了,其它笔画就好理解了。

    点的起笔_02

    点的起笔:基本分两种,一种是藏锋的,一种是不藏锋的。

      “点的起笔_01”图中,笔向右切后,直接铺毫向右下运行,不藏锋。

      “点的起笔_02”图中,逆向起笔,将笔尖折倒后铺毫直接向右下运行,这是藏锋起笔。

      其它的大同小异,稍有点变化。但不可一味藏锋起笔,否则会太机械了,没有呼应与动感。

    点画的收笔_01

    点画的收笔_02

    点画的收笔_03

    点画的收笔:基本也分两种,一种是直收,一种是向右下中间位置或偏左位置收锋。

      “点画的收笔_01”图中,笔铺毫直行到一定长度直接弹起,但要注意笔到锋到。图中颜真卿笔毫直接弹起时留下的痕迹注意观察。

      “点画的收笔_02”图中,笔铺毫到最后,向中间渐收笔提起。

      “点画的收笔_03”图中,笔铺毫到最后,向左下渐收,此时笔毫尚未全部弹起,然后如行书般向左提出,取得呼应之“点”。其它呼应之“点”,方向不同而已,大致一样。

    点学会后,就可以理解“撇”画的起笔收笔方法了。横画起笔也用到点的一些技巧。竖画也用到。颜体字中大多笔画的起笔收笔都用到点的方法,但都稍微作了调整。

    二、横画的形态与笔法。

    横起笔_01

    横画的形态,基本上可以理解成一根中锋横线前边加了一个”点“后边加了一个”点“,两处“点”可大可小就会产生不同形态的横画。

      “横起笔_01”图中,像点画的画法后,不收锋,笔稍后弹后恢复横行中锋。

      “横起笔_02”图中,如点画的藏锋,逆向起笔,将笔锋尖折倒后不调笔,就势中锋右行。注意藏锋动作的大小不要太大,完成锋尖动作就可以了,其它藏锋处也同等理解。

    横收笔_01

    横收笔_02

    “横收笔_01”图中,可理解成向左下收笔的点画的画法,笔铺毫行到尾部,笔锋向右上移后,铺毫右下行,再向左下收。注意,横画,无回笔,坊间教材多回笔,错!——在”横收笔_01_1“图中的收笔更清晰的说明这个问题。

      “横收笔_02”图中,笔到锋到,不回锋,不特意收笔,一任自然,多类于行书笔法。这种笔法,一般不是主笔。线最后的住笔处可能指向不同的方向,主要是呼应下一笔。另,这种笔画还用于包围中中间的横画,如“日、目”等的中间横画。

    三、捺画的灵活性。

    捺画的主调是“刀形”的收笔,以显得刚劲有力。但也多随笔之自然性能而赋形,不刻意而为,正如于右任所说的:写字,我绝不迁就美观而违背自然。

    捺画01

    捺画02

    “捺画01”图中,缘于笔之性能受制,随笔之势而不刻意画出“刀形”笔画,捺画之形状因势而得。

      “捺画02”图中,经典“刀形”捺画,笔行中锋向右下运行,而后笔随捺线向右上依次倾斜收笔,如断崖一般,使收锋如刀。注意,“刀形”刀背即捺线的上沿是平滑的孤形线。这种笔画的内涵是刚劲锋利。

      至于其它形状的捺画,多处于这两者之间,可随机处理。主要依据书写中字之上下之势及单字造型所需。

    四、竖的形态与运笔。

    颜楷字中,竖的形态基本分两种——悬针竖与垂露竖,此外尚有介于这两者之间者。

    竖的起笔图

    竖的收笔01

    竖的收笔01_1

    竖的收笔02

    “竖的起笔图”图中:竖的起笔,藏锋起笔。分两种,一种是逆向起笔,将笔尖藏起;一种是向左上逆向起笔,将笔尖藏起。之后不调锋,铺毫下行。这样的起笔,使竖画的头部呈现两种不同的状态。此两法起笔,可随机而行,不需多考虑。

      “竖的收笔01”图中,铺毫行笔到最后,开始向右下快速收笔,方向略有改变。

      “竖的收笔01_1”图中,铺毫行笔到最后,开始向右下快速收笔,方向没有改变。

      还有的竖画收笔,向中间快速收笔,方向没有改变,都大同小异。这都是垂露竖的收笔法。

      “竖的收笔02”图中,是悬针竖的收笔法。悬针竖的收笔,注意针尖部分不要太长,太长显得太浮太轻,影响颜楷字的厚重风质。

    五、钩的形态构造。

    钩画的运笔:可分三部分解,如下图,②的长度可长可短、宽度可大可小,③长度可大可小、宽度可大可小,③还可在②的笔画上上下移动。

    钩画的形态构造

    因此带来系列的钩画形态,但构造方法是一样。运笔稍有变化。如下图“钩的形态构造变化”图中,①-⑥图,是常规向左钩的形态变化,书写时依据字形字势随机处理;⑦-⑩图,是向右的钩的形态变化,也依据字形字势随机处理。

      其原理,皆来源于三部分的随机长短、宽度、位置而产生的。

      横钩可参照此来分析。

    六、弯的处理。

    弯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行草笔法中的提笔而过,二种是顿笔换锋,三是重新起笔。

    弯的处理01

    弯的处理02

    弯的处理03

    “弯的处理01”图中,铺毫运行到后部提笔而过,然后转向再铺毫而行,不调锋。注意提笔前的线条不能太粗,否则提不起笔来,因为笔毫铺的太重笔不易提起。

      “弯的处理02”图中(“良”字的右上角),当笔铺毫稍重或处于难于提起状态,则调锋顿笔换另一锋面而换向下行。

      “弯的处理03”图中,提笔重来,两笔完成,但动作不宜过大,基本不重新调笔至多换成另一锋面继续。

    七、其它相关事项。

    颜楷字之中段线,用中锋逆涩而行,所谓“屋漏痕”是也,以达到如枯藤之苍劲。写颜楷垂直执笔,使笔锋能够垂直入纸。

      写颜楷字的毛笔,要选用中锋笔,不要用长锋的笔,但短锋也不宜用,因为短锋笔画出的线易扁而难于表现中锋线条之苍茫圆浑。也不宜弹力过大,大则无厚实而偏瘦硬,表现不出颜字之雄浑博大苍拙。

      要写出颜楷之气蕴,不推荐写《多宝塔》,因为它清秀、软濡,无颜字之气骨,系颜真卿早年未成熟之楷书。与颜真卿其它楷书也不相合。

      颜体字其它刻帖笔法也大致如此,有的版本是翻刻的不宜用,如《麻姑》,一般推荐的好的刻本是《颜勤礼碑》,刻工基本传出大意,但与墨迹相较也不一样,我们从《自书告身帖》之墨迹本与刻本比较即可看出,所以要从颜氏这唯一的真迹本中揣摩出其留下的笔法真谛,而后再来看碑刻,方能明白其真正的用笔方法——简洁明快,随势而生,气韵流畅。

    自书告身刻本

    自书告身真迹本

    绝对不能以刻本做为用笔方法,坊间教学多见的刻本的写法,实际教的是毛笔摹仿刀法,甚至很多教的是画字,已差之千里。因而,写过唐楷的人,无法将其笔法用于行草书学习中,需重起炉灶。再讲一个道理,古人写字是实用性的,不会描来描去,就像我们今天写钢笔字,谁会描来描去一个道理。

      楷书笔法基本是相通的。

    要真正写好楷书,还需懂得行书,因为草书、行书先成熟,最后成熟的是楷书。而草书、行书中的行气与章法比楷书更有自然优势,将之移到楷书中,方可写出气脉相属的字来,从而避免布若算子,平等均匀之弊。看看王羲之的小楷及钟繇的楷书都是如此。《自书告身帖》也不平等均匀,而大小自然,错落有致。要达到楷书之高处,必得明白行书。

    颜真卿自书告身前面的唐颜真卿之告谁写的?

    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士范,述职中外,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 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顾先勋旧,方睦亲贤。俾其调护,以全羽翼,一王之制,咨尔兼之。 可令其任太子少师,依前充礼仪使,散官勋封如故。 译文: 命令:国家储备为天下之本,教师引导是杰出的教育。将以本固,必须从教育先,不是求忠贤,如何清楚明白?光禄大夫代理吏部尚书担任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建立道德行事,当四科之首,其品德行为,四科均优,懿文博学,为百氏的宗族。忠臣尽在臣节,贞规存在人范,述职中外,服劳国家,静专由它正直,运用对悬挂的解。 山公启事,清他们品味;叔孙制礼,光我王度。只有这一个有,实正万国,力量是古,就想他的人。 况且为皇太后尊封徽号, 连带惠及其亲属。只是先勋旧,和睦亲近贤。让他们照顾,以全翅膀,一代帝王的制度,咨询兼的。 可以让他任太子少师,依照前担任礼仪使,散官功勋封地照旧。

    临写颜真卿自书告身,请各书友提出宝贵意见?

    我亦乃书法爱好者。楷书,我偏喜欧体;行书,我偏喜王羲之体;草书,除了孙过庭体,我无可适从。请书法界高手垂教…

    颜真卿的告身贴?

    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士范,述职中外,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

    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顾先勋旧,方睦亲贤。俾其调护,以全羽翼,一王之制,咨尔兼之。

    可令其任太子少师,依前充礼仪使,散官勋封如故。

    译文:

    命令:国家储备为天下之本,教师引导是杰出的教育。将以本固,必须从教育先,不是求忠贤,如何清楚明白?光禄大夫代理吏部尚书担任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建立道德行事,当四科之首,其品德行为,四科均优,懿文博学,为百氏的宗族。忠臣尽在臣节,贞规存在人范,述职中外,服劳国家,静专由它正直,运用对悬挂的解。

    山公启事,清他们品味;叔孙制礼,光我王度。只有这一个有,实正万国,力量是古,就想他的人。

    况且为皇太后尊封徽号, 连带惠及其亲属。只是先勋旧,和睦亲近贤。让他们照顾,以全翅膀,一代帝王的制度,咨询兼的。

    可以让他任太子少师,依照前担任礼仪使,散官功勋封地照旧。

    扩展资料: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创作背景: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楷书,纸本, 凡33行,计255字,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是颜真 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

    此帖《云烟过眼录》、《清河书画舫》等均曾著录,南宋留元刚刻《忠义堂帖》拓本为所见早期刻本,后世丛帖、汇刻亦多收入。

    由于《告身》流传有录,又经历代丛帖刻入及部分书画典籍著录,所以历来被人视为颜真卿真迹。但今人曹宝麟、朱关田经过考证,各自认为此帖并非真迹。

    参考资料来源:

    急求: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原尺寸大小的字帖哪个出版社出过,不要放大版的?

    目前出版的颜真卿《自书告身》印刷本,一般都是墨迹本,而且以现在的印刷技术,不可能印得多差。其版本较多,网上可以搜到。只要未标明是放大本的,都符合您的要求。标明放大为的是广告效应,因为有人喜欢放大本。其实原字够大,根本不需要放大。

    较好的版本主要有:

    1.上海书画出版社版,单行本,前後好几版,都还可以。另有【历代书法丛帖】之【正书】所收的版本。底本应该都是一个。有些单行本有个缺点:反光、晃眼。

    2.上海古籍书店曾经出过一本,单行本,看去不错,网上有拍卖,当然有点贵。

    比较靠谱的办法:网上搜索一下,最好有内页附图的那种。自己搜索、比较一下。

    这是常见的帖子,比较容易得到。祝好运!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