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木门厂家_大连大成木门厂

《大明风华》中,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时间:2024-03-29 09:25:17 浏览量:2968

    大明风华高清1080下载

    《大明风华》中,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大明风华》是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等主演的古装戏。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六朝纪事》,讲述了明朝孝恭孙皇后孙若微,从选秀入宫被封为嫔妃,后立为贵妃,最终登上皇后宝座,历经五帝六朝的故事。

    豹眼不太喜欢看现在的古装历史剧,也没有看过《六朝纪事》,不清楚朱棣死后秘不发丧,是否有采用咸鱼掩盖气味的描写。但看了友友们的回答,几乎都说这是扯淡。不管是电视剧在扯淡,还是小说原来就已经在扯淡,无非就是个娱乐,为了博一下眼球,图个热闹就是了。

    作为艺术形式,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都是一脉相承的,从《诗经》到《汉赋》、建安文学,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出于艺术的需要,适当地虚构一些情节,都是必要的手法,但只要合情合理,就是好的作品。但是不是扯淡,那就需要了解一下历史背景,是不是符合历史基本事实和艺术本身的规律。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1402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进攻南京,赶走了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登上了皇帝宝座。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于是在北平大修土木,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北征得胜回朝,病死于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

    据白话《明史·成祖本纪》记载:

    (1424年)七月七日,刻石于清水源崖壁上。十五日,派吕震告诉皇太子随即回师,诏告天下。十七日,到榆木川,病情突然加重。留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尊从高皇帝遗制。十八日,成祖死,终年六十五岁。太监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秘密商量,保守秘密不发驾崩消息,用锡熔化后制成内棺装殓成祖遗体,用龙车运载,所到之处早晚饮食同往常一样。

    豹眼专门查阅了《明史·成祖本纪》原文,与白话版本的记述基本一致,此段情节没有出入。

    根据传记记载,朱棣驾崩后,太监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密谋,秘不发丧,用锡融化后制成内棺装殓明成祖遗体,用龙车运载,所到之处,早晚饮食同往常一样。

    从其遗诏传位皇太子,在朱棣灵柩回到京城之后,皇太子朱高炽顺利登基来看,太监马云等采取这些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政局,不希望节外生枝。

    当年秦始皇驾崩后,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了遮人耳目,胡亥与赵高、李斯等人购买一些鲍鱼装在车上,用鲍鱼的味道掩盖尸体的腐臭味,迷惑大众。

    当时,胡亥等人的做法,纯粹就是一场阴谋。为得是矫诏斩杀公子扶苏和蒙恬,让胡亥能够顺利篡位。皇帝的车驾弄一些臭鱼烂虾陪伴,这本身就是欲盖弥彰,自欺欺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总比没有要好。

    而马云等人的做法就高明多了,当时也是在秋七月,天气依然很热,尸体也会腐烂发臭。由于技术的发展,他们采用熔锡的方法,制成封闭的内棺,尸体就不会发臭。即便发臭也不会有异味出来。

    他们之所以如此,也不是出于阴谋,而是为了政局的稳定,帝王在外驾崩,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朱棣每次出征,都是太子监国。

    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官、寺人,阴谋夺嫡。后因为侍郎胡濙秘密上疏,朱棣才打消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但是,朝廷中觊觎太子之位的依然大有人在,绝不会就此消停。如果朱棣驾崩的消息传到京城,很可能发生变故。马云等人秘不发丧,而且以此方法处理,是非常合适、聪明的。

    因此,《大明风华》移花接木,把秦始皇的故事,演绎到朱棣身上,没有大错。为了艺术效果,这是通行的手段。符合历史基本史实,做一些艺术加工是完全可以的。至于观众、读者是否认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做得好观众就买帐,否则就被吐槽。

    但就艺术本身来说,没毛病,不算是扯淡。如果绝对按照史书来,那就不是再创作,而是考古历史、历史探秘啦。

热门话题 更多